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为9.9%,潍坊排名第三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8%,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
本报讯 (郝建飞)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青州市转调创的重要一年。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潍坊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基本达到发展预期,圆满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健全经济运行预警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准确把握全市经济发展趋势。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富有实效的政策措施,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加强企业金融风险的预警监测,努力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的问题,对规模企业的资金缺口进行摸底,定期向金融部门通报企业运行情况和资金需求,召开银企对接会,切实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困难。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0.1亿元,同比增长6.8%;3月份当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3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了4.6亿元,工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走势。一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为318.86亿元、22.75亿元和15.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13.2%和12.5%。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是9.9%,高于潍坊市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在潍坊市排名第三位。
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尤其是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包括企业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提升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加快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发展。积极培育市场需求潜力比较大、增长比较快、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过努力可以较快发展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积极培育新的消费模式、消费热点,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服务贸易等,稳定外贸增长。
加大企业创新力度。把创新作为驱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战略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从单纯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瞄准市场需求和制约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
切实做好企业帮扶工作。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严峻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密切关注各自辖区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制定并下发的《关于对部分重点企业实行市级领导包靠的通知》精神,对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州卷烟厂等19家重点企业和各镇、街道、开发区主要负责人确定包靠的28家镇街重点企业,各包靠领导、包靠部门和企业所在镇街开发区根据通知要求,与企业加强联系沟通,切实深入企业,加强协调服务,做到真包真靠。包靠领导和包靠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企业需要,定期不定期到企业现场办公,跟上做好协调服务,凡是企业提出的合理要求都限期解决,包靠领导解决不了的,及时汇报市委、市政府研究解决,切实做到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扶持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有效做好企业资金风险防控。各级党委政府严格市委市政府制定并下发的《关于印发<青州市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加强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其他动态管理类企业的预警监测,及时发现企业资金风险苗头,积极应对企业资金链风险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切实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确保全市经济金融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