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省人民法庭优秀法官、青州法院弥河法庭法官谢国华
本报记者 郭庆滨 通讯员 安兆宝
在青州市弥河镇上,矗立一座不太起眼的三层小楼,红瓦白墙,简朴洁净,这里就是谢国华法官工作了近7年的弥河法庭。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谢国华是个闲不住的“赤脚法官”,一天到晚总是忙个不停,但他却乐此不疲,忙的不亦乐乎。
善于解扣子
农村纠纷多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当事人往往会从一件事扯出很多无关的事,尤其在进行调解时,有的人絮叨更是没完没了。对于这种现象,谢国华一开始也有些不耐烦,但他后来发现,这种诉苦的过程既是当事人发泄情绪的过程,也是法官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这一环节过后,更容易发现和解开牵绊纠纷的“扣子”,谢国华逐渐认识到,法官要做一名裁判者,首先要做一名倾听者。
除此之外,谢国华还懂得了解、适应并融入当地农村的人文环境,运用农村语言、风俗习惯、乡里乡情等去解决邻里、家庭、土地等农村纠纷。他说,跟农民朋友打交道,就要把自己也当做农民,说农民的话,讲农民的理,这样,才能跟农民走得“近乎”,解得开“扣子”。
乐于挑担子
在同事们的印象里,谢国华很少休班休假,他也直言法庭工作是个苦差事,但每当看见当事人感激的目光,听到感谢的话语,他还是能从中找到成就和满足,这或许是法官职业特有的“苦中作乐”,有了这份动力,挑起这副担子,他就绝不会再放下。
作为弥河法庭的骨干力量,谢国华的日程表几乎总是满满当当,甚至连节假日也不放过,忙碌的工作,使谢国华患上了“健忘症”。每年年初,谢国华都会计划好自己的年休假计划,但每次却又被忘得一干二净,因为一旦忙起来,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案子,为了更快地处结案件、化解纠纷,他总是尽可能地加快办案进度,以至于忘记了休假,虽然事后也会觉得有些可惜,但谢国华从不后悔,与自己的休假相比,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为重要,如果能用自己的这点牺牲让公平正义来的更早更及时,那么,这份担子就挑得值了。
敢于碰钉子
法官,并非人们想象中“高大上”的职业,除了案多人少的办案压力,还难免遭受人情、金钱甚至权力的干扰,这些因素都考验着法官的职业道德和司法良知。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只有敢于碰钉子,才能守住司法正义,谢国华始终以这种理念践行着法官忠于法律的誓言。
除了“硬钉子”,法官还可能要面对来自亲朋好友的“软钉子”,相比而言,这些掺杂人情世故的外来压力往往更难应对。这个口子坚决不能开,答应了一个亲友,就不好再拒绝他人,谢国华深知其中利害,所以当亲友有事相求时,他只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供指导和咨询,以不至于失了人情,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只好当他是“法律顾问”了。
勤于走村子
进入法院之初,谢国华发现法官工作与大学时代所想象的形象相去甚远,他更多的时间是法庭之外的走街串巷,但他慢慢发现,这种行走中的“赤脚法官”正是当代农村法庭法官工作的真实写照,而且这种深入农村的办案方式也正是农民朋友所期盼的,农民打个官司很不容易,除了往来的路费,还可能耽误农活,自己多跑趟路,也就是帮农民省钱省事,虽然自己会苦些累些,但在谢国华眼里,这些都是值得的。
随着收案数量增多,谢国华开庭的时间越来越多,但他还是尽可能地走村入户,利用巡回法庭、进村调解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方便,并且每次进村办案,他都会捎带着一些“零活”,做到“出一次门,办好多事”。去年年底,谢国华和同事到王坟镇的巡回审判点进行开庭,从法庭出发前,谢国华带上了另一个案件的执行款,打算庭后顺便去薛某等人家中送达该款项,不想庭审结束时已是黄昏,等到达薛某家时,天已经黑了,不明就里的薛某以为谢国华是专程来送执行款的,紧紧握住谢国华的手感激地说道:“谢法官,你知道我白天在镇上打工,还专门晚上跑一趟,真是太谢谢你了。”等谢国华说明其中原委后,薛某似乎有些尴尬,但他还是执意要谢国华等人留下吃饭,谢国华惦记着其他几户的执行款尚未送达,便匆匆离开。
任劳任怨、扎实有效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肯定,也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2014年,谢国华被潍坊中院记个人三等功,并被省高级法院评为“山东省人民法庭优秀法官”。谢国华承办的多是些不起眼的小案件,但正是这些小案件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换来了一户户家庭的平安和谐,也书写了一段段司法为民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