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实力企业将投资参与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本报讯 (建设宣)近日,笔者从青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获悉,今年青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东部新城路及老城区衡王府路上跨铁路立交桥等工程,全部通过PPP模式运作,顺利完成招投标,确定一些有实力企业投资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交通拥堵、断头路、臭水沟等现象,以及有些公共设施建了无人维护或维护断档,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没能发挥好城市载体功能真正的作用,受到群众诟病。公共服务这个“短板”为什么多年没有补上呢?一方面,财政资金有限,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社会资金没有门路参与进来。这些因素,均导致了城市功能载体不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
今年,青州市为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思路,从机制入手,采用PPP模式包装运作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项目,力求突破这种桎梏。PPP模式,就是在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期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双方作为合作主体,依靠合同、契约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是全生命周期的,从项目前期工作到审批、建设、维护直到期满移交退出等各个环节。青州今年市政设施项目建设、管理、维护约定期限为15年,责任主体明确,也能有效保障基础设施完好率。
应当引起注重的是,PPP模式是一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理念,而理念是无法自动执行、自动落地的,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设计、履约保障和执行监管,才能实现制度的初衷。也就是说,好的PPP项目需要政府、社会资本和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的能力是成功完成PPP的核心。政府的定位归于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掌舵而不是划桨,且打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维,以开放的心态甄选社会资本。其次,强化“契约精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按照合同要求,做好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绩效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定期向社会资本支付费用,以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率的全面提升。再次,PPP模式也吹响了行业整合的号角。PPP模式的应用不仅在不断调整着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同时在新常态下,对企业面言,应当及早调整发展策略,争取借助PPP的东风,顺势而上而不是被吹倒。
随着PPP模式在全市的稳步推行,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行业整合能力的企业将成为与政府对接的社会资本方,也必然推动全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再上新台阶,城市载体功能也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