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多举措激发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活力
本报讯 (高长亮)青州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启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三年计划,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和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工作,促进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科学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和品牌农业,激发产业扶贫开发活力。
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566家,其中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国家级1个,省级37个,市级50个。青州市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以及年老体弱等原因导致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占比达40%以上,这些贫困人口占有着农村里的山林、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源。青州市通过政府引导、土地流转、贫困户参与、统一建园的方式,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组团式产业扶贫模式来培育产业扶贫项目,将两者有效衔接,在扶贫开发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被确定为全国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
探索土地入股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活化土地生产要素,让贫困户坐享多重红利。充分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果蔬、花卉种植基地和合作社。实施土地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引导贫困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扶贫产业基地,按照股权从合作社获得相应收益。王坟镇大峪口村为省定贫困村,该村与百纳城酒庄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1600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村内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加入百纳城有机果蔬专业合作社,持股参与经营分红,每户人均增收800多元。青州市益润霖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现有社员近300人,覆盖益都街道、邵庄镇、高柳镇、经济开发区等四个镇区33个村。会员土地入股,风险共担,盈利分配,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目前入社苗木面积8500亩,带动苗木面积15000多亩,年苗木销售达3000多万元,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有效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实现产销合一,确保产业扶贫项目健康发展。贫困户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则通过土地折价入股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经营风险共担等模式,将合作社基地产出的农产品输送到龙头企业直接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不断延伸产业的发展链条,为贫困户提供转移就业机会。王坟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专门从事有机食品加工生产的龙头企业,2014年该公司与王坟镇西乖场村(省定贫困村)签订合作协议,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将贫困户土地以每年1067元/亩的标准,折价入股企业经营,实行“风险主次分担,保底红利+股份分红”双重分配。
坚持“扶贫优先”,信用互助,有效解决农民“小额贷款难”问题。农业生产对资金的需求,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应急性等特点,通过开展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将社员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坚持“扶贫优先”,信用互助,在合作社和其他社员急需时帮衬一把,既能解决农业生产的燃眉之急,又为手中有闲钱的社员找到一条“以钱生钱”的路子。青州市家家富果蔬专业合作社,2010年7月由青州市誉源农资有限公司、青州市康贝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联合599户农户组建,建有面积为1000亩的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园一处,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300亩,申请注册有机品牌10个。参与家家富合作社“信用互助”社员可享受合作社平台提供的免费植保服务、平价农资产品及农产品的优先回收等优惠措施;社员的“信用互助金”存放以年为单位,在金融办备案,并定期公示,到期分红按交易额返还为主的原则进行分配,通过农业银行结算。目前,家家富果蔬专业合作社已确定的互助社员达1219人,互助金额最高设限1000万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收,农民脱贫致富。
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对实行“以企带村、以社带户”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在用地保障、财税政策、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系统培训指导,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优先输送到合作社内就业,为贫困户找一条脱贫致富路。王府街道山东棒棒农业有限公司,占地1000余亩,总投资700余万元,栽植各类经济树木20余万株,青米700余亩,设有鸡棚7处,可实现年产各类果品15万斤、青米20万斤、山鸡蛋15万斤,年产值1000余万元。该公司把自身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本着致富乡里惠及百姓的原则,每年可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在农忙时节吸纳贫困人口进入基地从事土地整理、播种、养殖、采摘等作业,实现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山旮旯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余亩,建成种植大棚47处,合作社制定计时工作制,积极吸纳贫困农户进入基地务工。农忙时最多可以提供150余人的岗位,每人干满全天收入可达1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