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技术转移平台实现“借脑发展”
本报讯 (记者张平 通讯员吴顺平)随着沈阳新松机器人青州工程技术中心落户青州,经济开发区在探索建设技术转移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开发区从过去注重单体项目的引进向搭建科技平台、完善技术转移发展链条转变,深度整合科研院校等科技资源,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科技交流及产品推广,为企业提供丰富科技服务内容,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工程技术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借助工程技术中心,加快装备、工艺更新,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和传统产品换代升级。目前,开发区共申报工程研究中心45处,其中省级以上6处;共建成企业技术中心17处,其中省级9处。“新松青州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落户经济开发区,必将有力推动开发区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做大做强。通过前期对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已对盛世泰来、云洲车轮、齐鲁包装等8家企业进行了“问诊把脉”,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流程等方面将得到质的提升。
推进“1+1”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园区招才引智。以“青州市工业创新园区”为平台,继续推进“1+1”合作模式,积极与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对接联系,依靠产学研基地引进高端人才,引入高端产业。目前,开发区已有83家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1+1”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依靠产学研基地建设,2016年以来,新引进“千人计划”1名,“泰山学者”2名,新培育吉青“863”项目专家1人,已申报“泰山学者”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
设立院士工作站,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组织院士及其团队与本地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研究,研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借脑发展”。截止到目前,开发区设立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工作站1家,大大提高了开发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如吉青化工“863”项目,由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谭天伟院士专家团队进行技术主导,研发的生物基增塑剂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生物基新材料项目今年年底即将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