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尚在开发中的原因,相对于井塘古村,王辇古村更具有原始的真实。一个小小的山村,蜗居于山的怀抱深处,依于黑山脚下,被蓊蓊郁郁的树覆盖。我们几乎是螺旋了半个圆周,才找到了这座幽僻的古村。
同样是石头的世界,这里没有井塘式的深宅大院,所有的院落都小小的,显得平实而温暖。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用最简单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青青白白,干干净净。方方正正的大石块,严丝合缝地砌在一起,留出门,留出窗户,盖上茅草,就是房子了。正房、偏房,就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家了,围墙却像是更费时日的工程。眼前,仿佛就有这家温厚敦实的男主人,在农闲的每个早晨和黄昏,一边和院子里,坐在针线笸箩边纳鞋底的新媳妇简短默契地一应一答着,一边把一块块棱角分明形状不一的小石头认真调整着方向,一层层摆放上来,为自己温馨的安乐窝和即将到来的孩子们的游乐场砌起一道朴素的帷幕。
一块块被精心码放的细碎小石头,都安分守己地静静呆在自己的位置,看着我们,看着时光静静流淌,告诉我们每个的院落曾经有过的温暖祥和,和主人敝帚自珍式的热爱。
走近一个小院,青石青瓦的门楼,木门的黑漆已经黯淡了,轻轻敞开着,迎宾墙前,一从绿意油然的竹子,颤动着叶子迎接着我们。我不禁收住了冒失的脚步,真得没有人住吗?会不会突然转出一个香玉一样清婉灵秀的花妖女子,莞尔一笑,“公子里面请”?老槐树下的碎石小路,像刚刚被打扫过,这样干净齐整的院落,主人没有走远吧?该是什么人的家呢?屋门上的锁却已经锈迹斑斑,透过门上残破的玻璃,里面只有糊了黄泥皮的墙。可不就是这样的屋子!冬天,大家围着烧得通红的小火炉,屋里飘着煎饼和白菜炖豆腐的清香,一碗豆大的油灯,满屋温馨的昏黄。孩子们吵吵闹闹,母亲肯定又是坐在油灯下纳着鞋底,父亲则被孩子们缠着制作着什么玩具。院子里落雪了,白茫茫覆盖了一切,树木,石磨,矮墙,都臃肿了身姿,墙外那口辘辘井,只剩下了一眼黑色的窟窿。小屋里却被映得清亮,炉火更红了,暖暖的。鼾声微微响起来,小村静静地窝在山坳里,窝在厚重的棉桃里,睡熟了。远远的,几声狗叫传来,是谁偶尔出山回来晚了吧?
胡同,是连通远亲近邻的时空隧道。坚实,沉默,无比踏实安稳地站在风雨里,任光阴斑斑驳驳地流淌过来。一丛丛酸枣倔强地站在碎石墙的缝隙里,南瓜藤丝绦一样一串串垂下来。
村头的石磨飘浮在南瓜藤蔓的海洋里,像一座人迹罕至的小岛。袖珍的土地庙,与饮马池里的水车静静对望着,他们有来自同样时代的沧桑语言吧?
其实,我是不知道安逸和变革哪一个更有利于推进文明发展的。
在人类平均年龄只二三十岁的春秋战国时期,在科技、通讯、医疗、军事都极其不发达的年代,不仅把胸怀天下系念苍生作为一种豪情壮志,而且能够德行天下,访贤任能,任用励精图治的管仲,“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基业,使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大多数人暂时地享受了相对的富足和安逸,的确算得上福泽众生了。“造化弄人”更多的是“政治弄人”吧,所谓“时势造英雄”,人不过是一种生物,偶然造访自然的一个过程、一段时光而已,“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短短的几十年光阴,能够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的,都是历史天空里划过的璀璨流星。
一次狩猎,偶然经过的一片山坡,一眼饮过马的泉水,就引领了一方百姓来定居,并衍化出一个村庄,从此繁衍生息。两千多年以后,还有石碑记载纪念于此,甚至因此而吸引了众多人轰轰烈烈地来搞旅游开发,造福一方百姓,也算德泽后世,万古流芳了。
从古村出来,我们才发现,这个断墙残垣、空谷老井的旧村庄已经和现代人安居乐业的村庄连成了一片。而新修的102省道就在脚下,宽阔、平坦,一路延伸直通青州市里。前面,修路时炸开的山梁缺口赫然在目,使我突然想到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词句。今天,我们是驾驶着快车,跨越了千百年的历史,触摸古人的思想了。 ( 陈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