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街道打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本报通讯员 杨海萍
从退休后闲歇在家,到获聘社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59岁的王府街道衡王府社区居民姜喜云如今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到市场买菜抓起一把,不光看价格,更要瞧瞧新鲜”。
在姜先生所居住的衡王府社区,还有三位像她一样的百姓“监管员”。他们穿梭于各条街道内的超市、药店、保健品店等,“侦察”着食药流通的可疑环节。和街道食药监所的监管执法人员、协管员一道,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织起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细密“网底”。
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以来,街道专门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总牵头、办事处主任为组长,有关科室站所一体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依托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建立了村、社区、街道三级网格工作体系。同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调度通报,及时发现不足、解决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该街道还推行“网格化”模式,建立起专兼职协管员队伍。以村(社区)为网格,配备一名检查员、协管员,定岗、定责,还有若干基层信息员,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排查隐患、报告信息,打通食药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去年,我们结伴而行或分头行动,发现疑似隐患便迅速报告街道食药监所,最终确认了三几起线索,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东阳城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黄雯毕业于生物制药专业,每周三,她都会组织辖区内的百姓信息员,就上一周市场检查中的问题归类,学习食品药品查验技巧。
王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文臣说,食品药品监管重点在街道,越到基层越要加强,构筑起以“机构健全是基础、设施配套是手段、责任落实是保障、人员素质是关键”为核心的监管屏障,才能守得住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相比以往,一线监管人员也切身感受着“科技执法”带来的新变化。现在外出工作时,他们手持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设备、移动执法手机终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发现疑似问题食品、药品,即可第一时间检测,几分钟便知结果。
“原来检查多靠‘望闻问切’,人家不信,现在创新了手段,是拿检测数据说话。”王府街道商贸物流办主任说。
为明晰责任主体,该街道还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纳入街道科学发展绩效考核,从制度上筑牢了监管底线。
截至目前,王府街道共规划有8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格。100多名街道监管人员、农村协管人员接受了专业培训,一支过得硬、靠得住的王府食药监管“铁军”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