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西方机器并不熟悉,创建纺线局困难重重。仲均安率门下生徒,经多次试验,试纺线自十二号至十六号均合格。1897年,纺线局正式开始营业。可惜,他们购买的所有机器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被一把火烧掉,但是机器纺织技术却在青州推广开来,仲均安功不可没。
六 改良棉花品种
发展棉纺织业需要优质棉花。仲均安在创建益都纺线局的同时,注意到青州当地的棉花品种不佳,质量较差,产量偏低。于是他向朋友们求援,购进了西方优良品种。1896年试种成功,所试种洋种,桃大如鸡卵。每棵结数十枚,亦有过百者,超过青州原有棉花,推进了青州棉花品种的改革。仲均安将试种成功的经验总结成论文《山东试种洋种简法》,发表于1887年中国《农学报》,这是我国首次介绍洋棉及其试种经验的文章,为我国棉花改良品种,提供了新路子。
七 改良蚕种
1898年,仲均安从欧洲购买了蚕种。1899年春,仲均安将蚕种交给12名信徒蚕农试养,结果非常成功。洋蚕产丝不仅多于本地蚕,而且蚕丝成色非常好。仲均安自信的说:“毫无疑问,这次试验是成功的,尽管中国人在尝试和接受新事物上比较迟钝,但是,我深信这些新蚕种会慢慢流行起来的”。为了推广新蚕种,仲均安写信给《教务杂志》,愿意无偿的把自己手中的蚕种分给其他地区的传教士,让他们帮助推广,以期让更多的中国人获得实惠。正是由于仲均安热心推广优质蚕种,青州后来成了山东最著名的蚕业基地。
八 邹平赈灾
1888年6月,黄河流域连日大雨,势若倾盆,临近黄河的邹平一带,发生洪灾,河水泛滥,田地、房屋各有淹没,发生饥荒。浸礼会派人前往这里赈灾,同时开辟新的教区。仲均安夫妇于1889年来到邹平,他在这里一边赈灾,一边传教布道,将邹平建成了继青州之后的第二个大教区。他在邹平住了7年,这期间,他不知疲倦,勤勉努力,机智而充满活力的工作,为邹平布道站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布道区扩大了一倍,教会成员翻了一番还多。直到1896年,仲均安一家才回到青州府城。
九 提出治世良言
1893年11月11日—15日,山东新教各差会在青州召开了山东第一次新教联合大会。仲均安在大会上发言,从宗教和经济两方面开出了医治山东贫穷的“药方”。他在专著《山东贫窭考》(《万国公报》1895年)中深刻分析了山东贫穷的根源:(1)今人却守古训,不念新学。(2)道心常受迷惑,不知启悟。(3)世人轻视德行,不能固守。(4)衙署病民,不合规矩。(5)风俗习染,有碍富足。
仲均安认为要改变山东的贫穷状况,向西方学习是最重要的,传教士要从各方面帮助中国人,首先要传教布道,改变中国人的心灵;其次要重视文字事工,多撰写经济、社会、政治方面的著作,使中国人得到开化。还要唤起传教士所属国家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关注,给中国人更多的帮助。最后,传教士要重视世俗事业,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帮助中国人发展新型工业,培训中国工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作物良种和改良土壤等等。
十 安葬青州
1905年7月,仲均安去泰山度假,在那里忙一些文字工作。他住在泰山上的一座小庙里,周围是小山坡。7月17日(星期一)晚上,泰山上疾风暴雨,一阵狂风撕裂了庙基,小庙坍塌,把仲均安埋在了里面,落下的一架梁砸在他身上,正值盛年的他就这样去了。
他的去世,对他身后的同事,尤其是对仲均安夫人和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是极为沉重的打击。朋友们将他的遗体运回了青州,按差会的仪式举行了葬礼。殡葬那天,一大群本地人和外国传教士冒酷暑为他送行,遗骸葬在青州府城外,照他的意思筑了一个华式的坟墓。
后来,在他的脚后又建了一个坟墓,是他的老朋友、美国北长老会著名传教士、青州共合神道学堂教授、齐鲁大学神学院首任院长方伟廉博士的,这是因为方伟廉博士与仲均安有着共同的处世思想,所以请求将他死后的遗体埋在他老朋友的脚后。邹平基督教会得知噩耗后,专门刻了一块碑并砌到教会墙里永作纪念(碑文见附录1)。他的老朋友、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于仲均安去世两年后,将仲均安的遗著出版,并为之写序(见附录2)。
仲均安的一生奉献给了青州人民。他热爱这一方热土。他到青州后,就入乡随俗,讲汉语,穿汉服,还起了一个中国名字“仲均安”,按照中国文人风俗,不但有名,还要有字,于是又起了自己的字“又和”,还要求自己死后建一个中国式坟墓。
英国基督教浸礼会山东差会这样评价他:“仲均安先生是一个具有热切同情心、待人极为亲切的人,总是以一个基督教绅士的所有美德和天资,宽宏真挚地对待同事,中国人崇拜他,他的同事尊敬、爱戴他。对局外人,他保持自己的尊严,从而赢得了他们的尊敬。”
附录1:仲牧德教碑序
牧师仲氏甫均安,字又和,大英爱耳兰人。幼聪慧而好学,有济世心。光绪二年始来华,司理烟台教务。惟时李君提摩太来青州创立教会,无人襄助,公乃离烟赴青,与李君同尽义务。至十有五年,滨浦一带黄水为患,民之凄惨莫可名状。公有感于斯,遂倡办义赈,躬亲往救。赈毕即来邹境设立教会,特以风气未开,阻扰诽谤各处有之。公却毫不介意,只以救世为怀,公之宏量如此。迨二十二年,邹平教会稍有端序,司理有人,公则复回青郡,任培真书院道学教习,然于邹平教会仍未尝忘。暇时犹著《道玄指实》十二卷,将近就板,于三十一年六月因校是书,暂避暑泰山。十五夜间大雨倾盆,水势涨溢,死伤甚夥,而公之慈爱殷勤亦于此息矣。呜呼!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公之劬(qu)劳,笔难尽述,兹略序其梗概以矢弗忘耳。
主后一千九百十二年七月
浸礼会西段公立
附录2:李提摩太为仲均安《道玄指实》一书所作序言
序
基督教新旧二约译全球文字三百数十种,译华文□二百余年矣,而华人或视为高远难行,或习为鄙夷不屑,岂是教之不宜华土,抑华民无证道夙慧耶?一言蔽之,见小不见大,见玄不见实,故彷徨于道之域而不能入道之门也。吾友仲均安先生宣教山东,著《道玄指实》一书,仿讲义体裁,示□由正规,书甫就而遽(jv)病殁,余为检校付印。他日道学堂成,人置一编,贤智不能或遇庸愚无处不及□华人而偕之大道者,厥为此书然则此书其二约译华文后之第一切著与。先生姓仲名均安,英爱尔兰人,宣教山东三十年,前岁卒时六十一岁,西历一千九百七年李提摩太撰于上海广学会。
(感谢青州基督教会王长玉主任、邹平基督教会王佐前牧师和马慧牧师、诸城基督教会姜暖牧师、王淼先生提供资料和帮助)
仲均安所建青州基督教堂(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仲均安的老朋友方伟廉的墓碑
仲均安1900年所建邹平基督教堂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