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郭庆滨 通讯员王泉 刘斌)在青州市东邢西邢一带,老年人们有一位共同的朋友,他就是72岁的刘利,为了给老年朋友们服务,他坚持理发10年只收2元钱。
在青州市涝洼大集上,记者见到了这位小有名气的理发师傅,见到刘师傅时,他的身边有3个排队等着理发的老年人。一位李姓的老年人对记者说,现在像老刘这样的师傅不多了,市区里随便一个理发店理发要价也得10元以上,“精剪”甚至上百元,手艺未必赶得上老刘这一手。
理发的过程中,刘师傅说,他是云门山街道办事处东十里村的村民,十年前村里的土地承包出去后,脱离土地的他就开始自谋出路,“在未动工的建筑工地上种过地,也试图做个汽车司机,但都没有做长久。”刘师傅说,2006年以后拜师学艺,花了百十余元购买了一套简易的理发工具,就开始为乡里乡亲们理发,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0年。记者观察到,刘师傅简易的工具包括一个电动剃头刀,一把经过改造的寻常椅子、刮胡刀、木凳、脸盆等工具。
刘师傅说,家里有个小门头,专门为行走不便的乡亲理发,但平时主要以赶集为主,东坝集、牟家庄集、杨姑桥集和涝洼集,这4个大集是集集不落,一年365天,350天以上都为别人理发。
在刘师傅的老年电动车中,有几桶被塑料薄膜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水桶,摸上去感觉还十分烫手。刘师傅说,现在天凉了,理发洗头的水要保证热热乎乎,所以从早上四五点就起来烧水,连自己喝的水一共要烧80斤。存水桶左侧一个敞开的小木盒中,零零散散装着一张张1元的纸币,只有一张5元纸币夹杂其中,理完发的顾客自己将钱放在木盒中,并不需要刘师傅找钱。
理一个头2元钱,一天收入三四十元,这些收入不够一般理发店两个头的收入,一位排号理发的老年朋友说,老刘理发全当是为人民服务,一天挣的钱不够水费钱和功夫钱,这些年来,物价翻了数倍,可老刘理发的价格一直没涨钱。“我每天能收入三四十元,有些老人年这些收入也没有,再多收他们的钱也是于心不忍。”刘师傅介绍,他从2006年理发时,每位顾客只收1元钱,一直到2013年,那些总是来找他理发的老年人硬是让他改成2元,“他们给我在电动车上挂了个‘理发2元的牌子’自此理发2元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下午一点,刘师傅为最后一名顾客理完发,他从电动车车厢中拿出准备好的4个馒头,一包老板菜咸菜,一杯热水,坐在马扎上吃起午饭来。刘师傅说从早上到现在基本没停手,也没坐下歇歇,吃饭的时候也是休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