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州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这种自然优势很令外地人羡慕,也是当地人骄傲的资本。对于这座美丽而富有活力的小城来说,她不但要有水,而且还要有干净的水、清澈的水,也只有这样的水,才能与她的美丽相匹配,也才能符合老百姓的现实需要与长远期待。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近年来,青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尤其是从今年年初,青州在潍坊率先推出“河长制”,目前青州流域6条河流的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人民网以《山东青州“河长制”治出河道水清岸绿》为题刊发了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本报现将原文刊发,以飨读者。
人民网青州11月24日电 (杨连滨 郭庆斌)弥河被称为山东省青州市的“母亲河”,经临朐、青州、寿光三县市,流入渤海湾,青州市境内29.8公里。早些年,弥河的水体经常发黑发臭,如今水质已有较大改善,弥河两岸鸟语花香、景观怡人。今年8月16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2016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的通知》,正式批复青州弥河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其实,不只是弥河,不少细心的青州市民发现,身边的臭河沟不见了,如今这里水清、河畅、岸绿。沿河步道、广场成为了街坊休闲活动的好去处。在这一转变的背后,离不开青州近年来对河道的大力整治。其中,“河长制”成为青州河道治理的一大特色举措。
协调治理
“河长制”的核心
据介绍,从年初开始,青州流域6条河流正式实施河长制,按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长效监管、严格考核”的要求,建立健全河道“河长制”管理制度。市委书记韩幸福担任“第一总河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晓辉担任“总河长”。沿河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主要领导担任辖区内河段的“段长”,为属地水环境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沿线各村主要负责人担任村辖范围内河段的“分段长”,为属地水环境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这些大大小小的河段长达到300多人,实现流域全覆盖、管理无遗漏,做到包河到人,确保每条河、每个河段都有河长,都有责任人。实施“河长制”以来,共清理河道150余公里,清运垃圾20多万方,关停企业和拆除违章建筑70余处,渠道排污口50余个,栽种树木2万余棵,河道环境明显改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通过河长制,让本来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协调治理,“河长制”的核心。实施河道“河长制”管理,推进水生态建设,解决河道内垃圾和黑臭问题,确保河道防洪排涝安全,确保河道环境面貌显著改观,实现河道范围内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河底无淤积、河面无垃圾、绿化无破坏、沿河无违章建筑等“七无”目标,为经济社会转型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保障。
严格督查督办
层层考核问责
为保障河长制工作成效,青州市委市政府印发《青州市河道“河长制”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管护资金。成立河长办,负责河长制日常工作,制定河长制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
河长办、纠风办分别组织水利、环保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市河长制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监察,并形成专项监察报告向市领导进行汇报。通报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镇街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认真整改。
加强督查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内容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日常管理、工作效果、抽查情况等四大类。具体考核办法由河长办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订实施。
设立“河长制”管理专项资金。根据各镇街开发区及有关单位管辖范围河道岸线长度,按照每公里单侧岸线补助5000元/年标准设立“河长制”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列市级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分两部分拨付,一部分是固定资金,占总金额的70%,上、下半年各拨付一半;剩余的30%为考核资金,根据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的考核结果年终进行相应拨付,实行奖优罚劣,以此激励各单位加快问题整改,搞好河道管理。
“河段长”破解治水困境
早些年,在跨界河流污染整治中曾存在“多头治水”而成效不佳的困境,而实行“河长制”则有效锁定了责任人。市环保局局长刘希鹏介绍,开展“河长制”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夯实责任,避免出现责任空白、任务空白。
刘希鹏表示,以前河道整治的责任主要在于部门,实行河长责任制后,整治责任落实到了具体人员,整治压力由部门转变到个人,个人要对河道整治成效负责,关系到位子、面子和钱袋子,赋予了压力也带动了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河长制”让河道整治模式实现由“多头治水”向“协同治水”转变。各级主要领导担任河长,领导干部具有资源调度和配置的优势,由他们牵头组织河流治理,有利于协调相关部门。同时,环境保护“一岗双责”也明确了各部门治水的责任,各有分工、各具使命,弥补了早先“多头治水”的弊端,形成了政府牵头、各部门参与,层层压力传递、人人职责明确的治水生态链。
北阳河发源于泰沂山脉青州西部的清凉山,全长百余公里,北阳河属小清河流域,是省控重点河流之一。治理前基本上是纳污河,河道污染严重,导致出水水质不能稳定达到省控标准,今年,总投资约2.1亿元的北阳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进展顺利。此工程南起尧王水库坝,北至北阳河出境断面,治理河道全长约30.6公里。治理中,采取河道淤泥微生物处理技术、植物吸收技术、河道水质净化技术,打造河道生态景观带。
随着“河长制”的层层推进,社会力量也被带动起来。最明显的是产业结构调整,沿河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超标排污企业被关停,有环保自觉的企业家开始寻求清洁生产方式,循环经济得到发展。“河长制”也壮大了民间治水的信心和决心,机关干部、党团员、青年学生中宣传环保的积极性高涨,家庭妇女也广泛参与,全市水环境治理的氛围空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