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庆滨 通讯员杨勇强
为适应新时代基层警务工作的新要求,市公安局风景区派出所社区民警潜心研究推出“微警务”。至今两个微信群群员分别达到349人、165人,涵盖了管区内村镇领导、治保干部、青年大学生等治安积极力量和社会各界关心社区警务工作的群众代表。有效解决了以往如何及时全面进行安全防范而头疼的难题,也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拓展出了一片社区警务工作新天地。
拓展思维,“微警务”覆盖管区。该所院校警务室社区民警李国萍管区有三所大学,青年学生近两万人,11个行政村,常驻人口1万余人,社区警务任务繁重;颐寿警务室社区民警刘崇宾管区内则有规模企业22家,行政村17个,村庄分布于云驼山区,地广人稀,最远的村到警务室往返20多公里。以前群众找民警办事不仅费时费力,也给社区警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微信的普及,群众用微信的也多了起来。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李国萍自创的警务微信群“风景区派出所院校警务播报群”和刘崇宾创建的“风景区派出所警民联防联系群”诞生了。成员分别为28个行政村的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和三所院校领导、学生辅导员、院校保卫干部、企业负责人。村委会、校园宿舍区、安保部、企业办公区等处都贴有民警的微信二维码,让管区内所有使用微信的各界群众能够时刻感受到民警就在自己身边,也为两个警务室的社区警务搭建了新的平台。
贴心服务,“微思路”效果显著。自建群以来,李国萍的基层基础工作又跃上了新台阶。原来为采集一个外来人口费尽周折,现在通过微信交流就能及时掌握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能。从今年起,社区民警李国萍和三所高校学生处领导沟通,建议各校学生辅导员用微信将学生名单和需要办理居住证的人员及身份证逐一拍照、视频采集信息和民警核对,新方法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自从建了微信群,社区警务服务群众更细致入微。
警民联动,“微安防”初露锋芒。通过微信群,社区民警就可以随时随地与社区干部、群众沟通,了解社区情况,接受群众咨询、报警、求助等,再有针对性地到社区处理问题,同时掌握辖区各类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规律,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发案规律和防控重点,及时调整警力,以微警务反映情报为“触角”,加大巡逻力度,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管控力度,进一步压缩犯罪空间。
沟通呼应,“微服务”深入民心。该所社区民警以构建民意主导警务机制为根本,通过微警务积极呼应人民群众新期盼。针对群众最关注的治安动态、户口申报、暂住登记等公安业务,全部在最短的时间给予解答,满意率均达100%。该平台推出的流动人口登记、居住证办理、户籍业务预约等功能,无不体现“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理念。群众仅需通过智能手机登陆“微信群”,随时可以按照提示申报完成流动人口登记、预约办证等相关业务的办理。截至目前,该所两个微信服务群共受理、办理居住证237余件、暂住登记3321份,接受群众补领身份证预约35次。微信拉近了群众和民警之间的距离,让彼此的交流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