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厕改”三步走
本报通讯员 王红军
“咱们家里也装上抽水马桶了,你再不用拎着水桶上厕所了。”春节前,一回到农村老家,父亲就兴奋地说,“咱家的厕所又改造了,一点臭味也没有了。”
为什么说“又”?这些年,在厕所问题上,父亲已经捣鼓、改造过多次,但都不如这一次彻底。
笔者老家在青州市弥河镇后营村,地处青州市与临朐县交界处,祖祖辈辈种地为生,上厕所一直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对此,68岁的父亲深有体会。
“我小时候上厕所,用土话说就是上栏(猪圈),一边上着厕所,一边用小棍赶着猪,冬天冷得不愿意去,夏天的蚊虫、臭味就更不用说了。”父亲说,“哪有人不爱干净?但这样的猪圈,能产出种地的肥料。那时,养猪是为了攒粪,攒粪是为了换工分。”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到来,化肥使用多起来,家家养猪的时代过去了。前些年,在原来猪圈边上,父亲自己动手建起了一个简易厕所,花50元购买了一个蹲便器。不足之处是,每次上厕所,都要端着水或拎着水桶,自己动手冲洗。
后来,随着母亲年龄增长,腿脚不太方便,父亲又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简易坐便器。
父亲说,“前几次改造,都是为了一时之便。去年这次厕所改造,才是真正大变化。”
这次后营村采用的是双瓮式无害化卫生处理模式,在地下埋入容积6立方米的两个大瓮,挖出来的土填埋了原来的猪圈栏池子。
改厕资金哪里来?后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延亮说,双瓮式设备需要1000多元,人工安装费350元左右,全都是政府买单。
笔者发现,虽然政府承担了几乎全部资金,但有些村民厕改积极性依然不高。“有的村民对厕所改造并不认可。”王延亮说,我们村有437户村民,常住村民有360户,但去年只有139户参加了厕改。“有的村民觉得冬天天冷,用水冲厕所难实现。”
在一些农户家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厕所依然泥水满地,脏乱不堪。一位村民不好意思地说:“咱到地里干活沾一脚泥,确实不比城市里人家干净。”
此外,农村厕所改造完成后,后续服务能否跟得上?这也成为村民担忧的问题。村民王延强说,“以前家里是猪圈,都是自己从圈里清粪,厕改以后怎么办?”
据了解,高压冲水马桶每次冲厕大约出水0.3升。经测算,一家三口,每人每天冲4次厕所,会产生大约4升污水,一年不到1.5立方米。
王延亮说,一般三口之家两年清理一次粪便就可以了。“目前,政府方面没有专门的人员来清理,但是,已经有个人购买了机器,以每次30元的价格来做这个事。”
父亲觉得厕改之后大有文章可做,“每清理一家收30元,或者免费清理,但清理出来的粪便自己收走,发酵杀菌制成有机肥,比买化肥好多了。”
王延亮说,“村里有自己的自来水,我们不止一次检测过,我们的自来水能够达到矿泉水的标准。厕改完成后,就不用担心污染地下水了,旧厕所的异味也没有了。未来两年,我们村厕改有望完成85%—90%,基本上实现无害化厕所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