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3版: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人文

第2版
人文

第4版
摄影
 
标题导航
离休干部张孟和:自愿传播“寿”文化
北阳河考察诗组(之五)
卖豆腐
写下“情人节”(外一首)
咏 棠
饮食莫拒纤维素
情人节说情人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离休干部张孟和:自愿传播“寿”文化

  

  在古城青州,有一位叫张孟和的耄耋老党员、离休老干部。他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职时一门心思搞科研,发明创造不断;离休后挖掘铜文化,成果丰硕;晚年甘当“寿”文化传播大使,身体力行传播“寿”文化,令人肃然起敬。
在职时发明创造不断
  张孟和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0年来,他不忘初心,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职时,以勇于创新、善于钻研、爱搞发明创造而闻名。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桃园公社任宣传委员,在三干会上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毛泽东思想团结教育群众。我在驻片期间,在张季大队抓学‘毛选’试点,成为全县样板。”
  在县家具公司任职时,他发明的“钢制家具”和“空心砖机”填补了省内空白。
  在县五金厂任职时,他发明的“多用不锈钢菜刀”获得了省级奖励。
  在公社工业局任职期间,他在全县建立了16处出口地毯加工厂,产量达到2万英尺,产量创昌潍地区之最。“昌潍地区开会,让我发言介绍经验,并奖励我一辆崭新的吉普车。”
  在黄楼公社任职期间,他挑头创办了黄楼农机制造厂,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带领干部职工利用废旧铁皮桶制作独轮车车圈,产品供不应求,畅销全国各地。后来,他又发明了轧钢机、钢管机等生产工具,实现了车圈生产的流水线作业。对当时的生产工具变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时任昌潍地委书记魏坚毅称赞黄楼农机厂是“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从而成为当时益都县的三面红旗之一;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到黄楼农修厂视察工作时,称赞他们是“三个真正”,即:真正的艰苦奋斗,真正的自力更生,真正的创业精神。
  1977年,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以《干工厂活儿的庄稼人》为题,对张孟和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从此,张孟和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参观取经的络绎不绝。短短两年间,参观者达到10万之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余秋里带领18个国家部委的负责人到青州视察工作,专门在黄楼公社接见了我。”
离休后挖掘铜文化
  张孟和离休后干劲儿仍不减当年,总想搞点儿名堂。“最后我决定依靠自己掌握的技术搞铜文化,但难度很大,没有老师,书本上也没有这一套。”
说干就干。他闭门谢客,一门心思研究起铸铜工艺。“我先从狮子铜印章干起,因为我觉得青州是书画之乡,书画家很多,印章都用得着,铜质印章还有收藏价值。前两年里做出来的产品不成型,第三年,自己觉得不错了,别人也觉得是个缺门。从此,镇纸、印章、云门大寿、寿龟一块做,文人们都说好,我就来了劲儿,以青州佛寿文化为主题,做了很多。”
执著的张孟和一干就是9年。他利用“牙医倒牙模”的原理制作蜡模,使铸铜制品逐渐顺利。工艺流程定型后,镇纸、印章、十二生肖、寿龟等一系列工艺品进入成熟制作阶段。到目前,他的铜质作品已经多达100个品种。笔者在他的店铺看到,桌子上放的,几架上摆的,壁橱里藏的,几乎全是铜制品。全市所有景点,云门山、驼山、仰天山、龙兴寺、泰和寺、广福寺、东夷文化标志园等以佛寿文化为主题的龟、镇纸和印章都有了,还扩大到甲子文化园道教阴阳八卦、状元像和奥运五环。这些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
  2015年,张孟和的铸铜工艺从众多的工艺类别中脱颖而出,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愿传播“寿”文化
  按说,一位耄耋老翁亲手创作出一百种铸铜作品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在张孟和看来却微不足道。因为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甘当“寿”文化大使,传播青州的“寿”文化。
  张孟和感慨地说,青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中国长寿之乡,青州文化的精髓就是“佛寿”文化。现在,青州的许多地域性文化产品正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向外传播。但是,青州的“寿”产品却一直没有走出去,他遗憾地说:“青州云门山的大‘寿’字,举世闻名,堪称国宝。但是,走遍青州却找不到一件带‘寿’字的旅游纪念品,潍坊风筝、南方皮影等外地产品充斥着青州的旅游市场,让人痛心。作为一名青州人,我感到惭愧。”
  张孟和认为,青州既然有举世闻名的大“寿”字,有“中国长寿之乡”的金子招牌,有尊老孝亲的群众基础和优良传统,就更应该大力弘扬“寿”文化。他坚信:只要全社会形成共识,青州的“寿”文化就一定能发扬光大。经过反复酝酿,他传播“寿”文化的计划开始付诸实施。他决心制作出一系列既能让群众喜爱又便于携带的“寿”文化产品,用实际行动填补青州旅游市场上没有“寿”文化产品的空白。
  “从2016年5月份开始,我有计划地在草纸上绘制‘寿’文化草图,用仙鹤和岁寒三友松竹梅作为‘寿’字的装点背景。经过反复设计,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寿’文化传播的版本。在此基础上,与博山、辛店、扬州等外地大厂家达成联营协议,为将来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笔者在张孟和的工作室内看到,各种材质的“寿”文化产品一应俱全,有铜质的,有木质的,有纸质的,有玻璃的,还有瓷质的、贝壳的,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问及价格,有10元、20元一件的“寿”字相框,有百元左右的“寿”字双老看盘,还有四五百元的铸铜“寿”字等。“一共有6种材质、3个档次、几十个品种,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张孟和深情地说:“我的想法是在有生之年,让‘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青州人尽享‘寿’文化产品,让外地客人感受到青州‘寿’文化的魅力。”
  谈起未来,张孟和信心满怀地说:“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全市建立四个‘寿’文化传播基地,在青州古街设立四个‘寿’文化传播点,有计划地宣传推介青州的‘寿’文化产品。”
张孟和也有忧虑的事儿:找不到传承人。曾有七八个上门学艺的,都嫌工艺复杂而放弃。所以他迫切希望将这门技艺交给阳光工程传承。“我是一名具有70年党龄的老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天职。如果有愿意学习技术的,我双手欢迎,免费带徒弟。”
  国宝大“寿”进万家,是张孟和最大的梦想。我们衷心祝愿这位九旬老党员梦想成真!  魏在光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