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庄镇千亩有机香椿采摘上市
本报通讯员 蔡相恩
春风十里,丝丝清香。又是一年香椿发芽时,红褐色的香椿芽傲然挺立枝头,在春风吹抚下像鸟儿张开翅膀绽放着鲜美的嫩芽。近日,笔者寻着沁人清香来到邵庄镇东西峪千亩有机香椿基地,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山花烂漫的春天里。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了。
邵庄镇千亩有机香椿基地位于该镇黄龙山脚下,东西绵延数公里。“我们这里因为山区小气候原因,冬天东北风弱、春季气温回升快,香椿发芽早,再加上这里地处偏远山区,环境没有受到污染,非常适合椿芽生长。”邵庄镇东峪村支部书记付可信边走边介绍。行走在香椿园里,一簇簇、一丛丛的香椿遍布山野间,满山遍野,红芽似火,染红了整个山坡。
“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康有为的一首《咏香椿》形象地道出了春天里人们舌尖上的这一美味。民间也有“春天吃椿芽,一年无杂病”一说。香椿芽更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树上蔬菜”,富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香椿因为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绿色无公害,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身价倍增,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近年来,为壮大村级经济,增加村民收入,邵庄镇充分发挥各村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结合东西峪香椿种植这一传统产业,充分发挥山区村庄山地多的优势,积极引导两个村把靠山的荒山坡和山岭薄地统一规划,承包到户,组织村民集中发展山地香椿种植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邵庄镇东西峪有机香椿基地已发展到2000多亩,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