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早已落下了帷幕,可我依然沉浸其中,唏嘘感慨。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笑脸灿烂、嗓音粗糙、淡定从容……每天都出现在我的脑海,她站在诗词大会舞台上,熠熠闪着光芒!
2017年2月6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九场,从百人团中胜出的她,迈着坚毅的步子走了出来,站在台前。头发随意地扎着,灰白色的羽绒服与现场温暖的环境有些不搭。她一开口说话,惊讶了所有人,声带好像被狠狠地拧了一把,发声吃力,声音艰涩。我的心尖颤了一下:她怎么这样子?身上有故事。
主持人董卿关爱地问询她。她向大家介绍:她是一位农民,来自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郝桥乡的一个小村子。六年前,不幸罹患淋巴癌。那年她才34岁呀,生命的花朵正蓬勃盛开,病魔却张牙舞爪来势汹汹。面对命运的考验,她不能退缩,唯有抗衡。每过一些日子,她筹集到医疗费,就去石家庄省四院做化疗。
丈夫打工挣钱,不能陪她就医。她怀揣着3000元,一大早5点迈出家门,坐上去乡里的车,一小时后到郝桥乡;再换乘去县里的车,一小时后到南和县;再换乘去市里的车,一小时后到邢台市;再换乘去省里的车,一小时后到石家庄。再换车乘坐一小时,终于到达省四院。这时,已是上午10点。长途奔波,辗转跋涉,漫漫五个小时呀!她一直笑着叙述这些,语气自然而然,可所有听到的人都眼泪滚滚……
一位身体健康的人,如此舟车劳顿,也会很累很烦。我无法想象,她,罹患癌症,被病魔侵害身心交瘁,再遭受这样的颠簸劳累,怎么吃得消?
董卿问她,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省城?她说,村子里有直达石家庄的大巴,可要45元。她五个小时,辗转换车5次,只要21元。这样,她就能节省下24元!这24元是个什么概念?一分一厘当当心心血汗钱呀!
在省四院化疗的间隙,她去街上的书摊,给读初二的女儿买了一本诗词鉴赏。住院一年多,病魔一次次袭击,可她用诗词疗伤,捧着诗书,孜孜不倦,熟读成诵。一次又一次的化疗,严重伤害了她的眼睛、耳朵、喉咙。眼睛时常流泪,耳朵听不清了,嗓子发音困难了。可在这种情况下,她把又厚又重的一本书从头背到尾。她以诗词作剑,拔剑出鞘,直刺病魔。
诗词已成了她对抗病魔的武器。可当初她与诗词的结缘,并不美好。那年,年仅8岁的弟弟脑子里长了一个瘤。脑瘤有多可怕,我们正常人不敢想象。一疼起来就像要人命。幼小的弟弟哭喊着,双手攥成拳头,狠劲地打自己的头,把头打破了还一直打、一直打……作为长姐的她,心颤抖,用力抓住弟弟的手,不让他打。可弟弟奋力挣扎,不得消停。她实在没招了,就唱着背诗,以此转移弟弟的注意力。弟弟听着听着,慢慢安静了下来。
脑瘤不时地折磨着弟弟,他再哭再打头,她就再背诗安慰。那段时间,她真切地感受到诗词的力量,深深爱上了诗词,积累了很多诗词。
她天生一张向日葵脸,眼睛、眉毛都在笑,说起自己的病,说起一个人去医院,她坦然自若。可说起这段往事,说起她的弟弟,她眼泪喷涌,几度哽咽,说不下去。她和弟弟姐弟情、手足情、骨肉情深深似海。
怀揣着对诗词的极度热爱,她拖着病躯参加诗词大会,在百人团挑战自我,挑战对手,终于凭着骄人的成绩脱颖而出。
站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她自信满满,笑言:“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不算什么。”她解释说自己现在还是带瘤生存的状况,可她觉得足够幸运。
乐观、坚强、阳光、勇敢、豁达……再多的形容词也不足以形容她。现场的主持人、嘉宾、选手都心疼得哭了,都感动得哭了。电视机前,无数个和我一样的观众,都被这样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深深震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她坚定有力地吟诵着这句诗词,吟诵着她生命的信仰。诗词是她最长情的陪伴!诗词温暖了她多舛的命运,诗词鼓舞她坚强地活下去,诗词更照亮了她前行的路……
她就是白茹云,一位农村妇女,一位癌症患者,更是一位诗词爱好者! 张素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