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2版:人文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人文

第3版
文学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南征北战》青州拍摄记
■神话世界 古城青州(16)
衡王荆座纪略
有痛别忍着,去医院看疼痛科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王荆座纪略

  

  明弘治十二年(1499),宪宗七子朱佑楎正式就藩青州,册封为第一代衡王,至末代衡王朱由棷,前后存在140余年。随着明朝的灭亡,衡王府先被查抄,继被夷为平地。原宫中遗珍惨遭洗劫,有幸留存下来的宫廷珍宝不过九牛一毛。谁料这九牛一毛,也成了咱青州的瑰宝,珍贵的文化遗产,青州旅游资源的王牌。如衡王府石坊、云门山巨寿、铁仙鹤、醉道士石、铜钟、明桂、石狮等。在众多的遗珍中,还有一件倍受青州人关注,当年衡王府的宝物——“衡王荆座”。此物何以称宝?一是它经历代衡王享用,乃一龙墩。二是此龙墩宝座,系独块巨型荆根制作而成,全部出自天然。三是此宝座传世400余年,至解放时仍坚固如初,品相夺目。当青州老人谈及亲睹之感受时,无不赞不绝口,可惜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下落不明。有人说1958年大办钢铁时,将宝座当柴火劈了投进了炼铁炉,也有人说解放后,宝座流落到江浙一带。有幸的是笔者在21世纪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山东省一古籍书中,发现了宝座的原始照片及文字介绍。在欣喜之余,对此宝座又重发蒙思之情。
  此照片原载自《山东名胜古迹大观》(第一集·益都卷),拍摄时间大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片首题名为“衡王荆座”。片文如下:“荆座乃衡宫故物,清初衡宫被抄,此座即归法庆寺保存,近又移于益都县立图书馆保管。今犹完好无缺,系一极大荆根就其天然之势而成,古干玲珑,诚罕见之物也。”寥寥数语,道明了衡王荆座的珍奇与渊源,至于宝座取自如此硕大的黄荆根,根材产自何地?如此天工又出自何人之手?何年何月贡入衡宫?看来都成为难解之谜。
  根据上述资料及寻访当地长者证实,400多年来,此宝座曾四易其主。第一次是从贡入衡宫至衡宫被查抄前这段时间,为六世七王享用,约在百年以上。第二次易主是衡宫被查抄后,宝座与其它贵重之物转由法庆寺保管,时间以清初至清末民初,约计200年左右。第三次易主是1929年,成立益都县立图书馆后,宝座又移交县立图书馆保存,时间约计20年左右。至于有的老人记忆,曾有段时间在益都县民众教育馆内见过。资料证实,县民众教育馆成立之初,与县立图书馆同设在县文庙内,且当时两馆有分有合,此说并不矛盾。第四次易主大约在建国前后,宝座移存于益都县第一区区政府办公室内。当时的工作人员李汉文等都亲眼目睹、并试坐过。存放了5年左右的时间后不知去向。究竟流落何处,成为不解之谜。
  1925年,康有为来青游法庆寺时,目睹该寺破败之相,看着这把历代衡王曾享用的黄荆宝座,触景生情,曾留诗一首:“绿瓦红墙松柏宫,闻移衡府殿才工,树根倚几庄严在,磁画双皿色相同……”当下,这一宝座,留给后人的只有迷蒙、惋惜、深思。   有令衡

衡王荆座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