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设立镇街诉调对接站推进纠纷化解
本报讯 (记者郭庆滨 通讯员孙广胜 隋海风)“最近,镇上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站,不打官司先调解,不仅解决了纠纷,而且帮我留住了客户,打的调解协议还能直接申请司法确认,具有法律效力,真是既省腿又省事!”家住王坟镇西张村的王大哥在通过王坟诉调对接工作站调解了一起货款纠纷后高兴地说。
去年10月份以来,青州市着眼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需要和缓解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着力深化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先后推动在邵庄、王坟等不设派出法庭的镇街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站。经过半年来的试运行,诉调对接工作站在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
“准”,精准解纷有“门道”
为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做到小矛盾不出社区村庄、大矛盾不出乡镇街办,青州法院以镇街诉调对接工作站为平台,有效对接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行政部门和社区、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方调解资源,着力营造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相关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大调解”格局。
在这一调解机制下,镇街诉调对接工作站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关系错综复杂、宗族氛围浓厚等实际特点,建立起了以工作站为中心,辐射辖区各行政村的村级调解网络,并在每个行政村选任一名专职调解员,利用村级专职调解员的特殊身份参与本村矛盾纠纷调解。据悉,仅半年时间,邵庄、王坟诉调对接站就对接调处矛盾纠纷97件,实现了矛盾纠纷的精准化解。
“活”,矛盾化解更高效
相比传统的诉讼方式,诉调对接工作站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更加简便、灵活,而且调解不受诉讼排期、开庭等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欢迎。
据了解,通过镇街诉调对接工作站化解纠纷的平均用时仅为14天,部分矛盾纠纷甚至实现了当天“即收即结”,在灵活高效地为基层群众提供解纷服务的同时,镇街诉调对接工作站的运行也为人民法庭推进“大调解、精审判”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近几年,庙子法庭的收案数量一直持续增长,2015年的收案增幅更是达到了65%。”庙子法庭负责人钟长亮在谈到法庭工作时说到,“王坟诉调对接工作站的成立,将类型化矛盾纠纷科学分流化解,调解不成的再转入诉讼程序,有效缓解了我们的收案压力,盘活了办案流程,促进了办案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去年以来,普通和庙子两处法庭因为辖区诉调对接工作站的成立和运行,收案分别同比下降了13.5%和57%,普通法庭结案同比增长23.3%,庙子法庭诉讼积案同比下降68%,两处法庭的各项工作实现了良性循环。
“和”,辖区社会更稳定
邵庄、王坟两处诉调对接工作站运行以来,其所在的普通、庙子两处法庭共向两处工作站分流纠纷153件,调处97件,调解成功率达63.4%,一大半以上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
对邵庄和王坟两处诉调对接工作站取得的成绩,两地党委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庙子镇党委书记孙培伟说,“镇街诉调对接工作站不收取任何费用、纠纷化解快捷,从源头上消灭了纠纷复发隐患,减少了信访和上访的发生,为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