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长联,出自云南省昆明市大观楼。长联为清乾隆年间布衣名士孙髯翁所撰,联长180字。上联写登楼骋目,观赏滇池四面风光;下联回眸历史,缕陈云南汉唐宋元数千年往事。长联情景交融,气魄宏大,对仗工稳,脍炙人口,二百多年来,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成都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从《楹联丛话》中看到长联,大为赞赏。他不仅阅后背诵如流,还在批语中赞道:“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1999年,笔者曾到昆明大观楼观瞻长联,虽抄录并背诵,但多处含义不清。2017年春,笔者复临昆明大观楼,重瞻长联,经考证《昆明市志》等史料,对长联有了深入的认识,谨试手解读。长联原文如下:
(上联)五百里滇池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②,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③,西翥灵仪④,北走蜿蜒⑤,南翔缟素⑥;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⑦,梳裹就风鬟雾鬓⑧;更蘋天苇地⑨,点缀些翠羽丹霞⑩。莫孤负⑾: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⑿,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⒀,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⒁,唐标铁柱⒂,宋挥玉斧⒃,元跨革囊⒄;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侭珠簾画栋⒅,卷不及暮雨朝云⒆;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疎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长联注释如下:
①五百里滇池: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远年湖面广阔,北起蛇山山麓,南至晋宁的十里铺。
②披襟:解开衣襟;岸帻ze:典出“汉光武帝岸帻见马援”,岸作“高推”解,帻是头巾,岸帻即推开头巾。
③东骧xiang:东面奔跑着;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④西翥zhu:西面向上飞着;灵仪:凤凰,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
⑤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俗称长虫山,用蜿蜒以形容山势。
⑥缟gao素:指晋城镇以西五里的白鹅山,在大观楼的南方。
⑦蟹屿螺洲:指滇池中的小岛屿、小沙滩。
⑧风鬟:指蓬松高髻;雾鬓:指双鬓梳得像薄雾。唐诗人王建《宫词》有句:“翠髻高丛绿鬓虚”,是形容美女头髻颊鬓的,这里是指摇曳的垂柳。
⑨蘋:即萍,是一种水生隐花植物,叶分四片,漂浮于水面;苇:即芦苇,秋末冬初,开穗形,浅红花。
⑩翠羽:翠雀的羽毛;丹霞:红色的云霞。
⑾孤负:意同“辜负”,见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⑿芙蓉:古诗文所称芙蓉有二种:一指木芙蓉,陆生,秋天开花;一指莲花,水生,夏天开花,都很美丽。这里与九夏连称,九夏指夏季九十日,这季开的必然是莲花。
⒀把酒凌虚:对着虚空举起酒杯。
⒁汉习楼船:《史记·平淮书》:“武帝大修昆明池,冶楼船……”是说汉武帝刘彻,因洱海地区土族阻碍汉军从滇池去印度,而练水军以讨伐土族。
⒂唐标铁柱:阮福《滇南古今石录》:“赵州(今凤仪)之南弥渡镇,有铁柱庙。”庙内铁柱有直行阳文隶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建极是南诏世隆年号,十三年即公元872年,亦即唐懿宗咸通十三年,是唐时南诏遗物。
⒃宋挥玉斧:《续资治通鉴·宋纪》:“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玉斧系文房玩物。
⒄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皮筏以渡。”革囊,就是羊皮筏子。
⒅珠簾画栋:宫廷所挂帘幕和雕梁画栋。
⒆暮雨朝云:指历代王朝像朝云暮雨一样变化无常,终于烟消云散。
长联用白话来说,其含意是:
(上联)五百里的滇池,跃入眼里。
(我)敞开衣襟,推开冠戴,可喜这茫茫沧海空阔无边。
看呀:东方的金马山像奔腾着的“神马”,
西岸的碧鸡山像高飞着的“凤凰”,
北面的长虫山像起伏爬行的“银蛇”,
南边的白鹅山像羽毛洁白的“仙鹤”。
高雅风流之士,何不乘这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
蟹一样大的岛屿,螺一样小的沙洲,
晨光摇曳的浓树翠柳,
像少女正在梳裹她们蓬松的发髻,
弥天的萍叶,漫地的芦花,
点缀上翠绿的鸟羽,灿烂的红霞。
尽情观赏吧!莫辜负江山锦绣如画——
四围的香稻,万顷的晴沙,夏天的芙蓉,春日的杨柳。
(下联)几千年的往事,涌到心头。
(我)举起酒杯,仰对长空,
慨叹如江流滚滚般的英雄,如今何在?
想那:汉武帝为开通西南,在长安凿池习战;
唐代远征边陲,立纪功的铁柱于洱海边;
宋太祖挥玉斧以大渡河为界,舍云南以固中原;
元世祖跨皮筏南渡,平定云南。
拓土封疆,费尽了移山心力。可尽管繁华盛世有珠帘画栋般的辉煌,改朝换代却不过是朝夕之间,比暮雨朝云还来得迅疾;丰功伟绩已消逝,记功的碑碣早就成了断碣残石,倒卧在寒烟夕照之中。
到头来只留下来凄然的晚景——
古寺的钟声,渔船的灯火,惊寒的秋雁,枕边的寒霜。
注:大观楼长联注释,参考《昆明市志》有关资料。 刘继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