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以行风治理促作风转变纪实
本报通讯员 董波
近日,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专门召开行业作风专项治理活动动员会议,院长牛建一与科室主任签订了行业作风专项治理责任书,各科主任与本科室人员全部签订承诺书,要求全院干部职工在行风建设上要“一诺千金”,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坚守医德尊严,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这是该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和卫计主管部门要求,围绕“服务百姓健康”宗旨,将作风建设与行风治理有机融合,以行风建设促作风转变采取的有效举措。
行风建设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又是展示卫生计生行业形象的窗口,更是医院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该院将行风建设作为强化依法执业、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推手,围绕中心抓重点,集中力量攻难点,开拓创新出亮点,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加强领导,扎实推进,
确保行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市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该院立即行动起来,结合开展行业作风专项治理活动,制定“作风建设年”和行业作风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层层传达会议精神,进行专题部署,明确医院及科室在作风建设和行风专项治理活动中的责任,通过专题学习、讲党课、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促使干部职工在对比中找差距,从思想上找根源,从而转思想,进而转作风。
一是强化教育。以开展行业作风专项治理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市委、市政府和卫计局党委关于“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医院成立了工作小组,制订了符合医院实际的实施方案,定期邀请院外专家教授举办管理知识培训,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二是完善制度。针对“四风”问题和“庸懒散”表现,专门制定下发了《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议管理严明会议纪律的通知》,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工作纪律,严格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追究问责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着力解决一些科室部门和个人组织观念淡薄、职业操守差,服务意识弱、群众口碑差,担当意识弱、精神状态差,创新意识弱、发展能力差,实干意识弱、办事质效差等突出问题,制订了职工请销假制度和学习制度,有效推动能力素质提高、行政效能提速、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水平提质、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形象提升。三是医院与科室签订责任书,科室主任与本科室人员签订承诺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圆满完成行风专项治理各项任务。通过个人自查、科室检查、院级督查,对工作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予以坚决查处,正医院风气,树正面形象,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医院行风建设的实际成果。
完善监督,创新载体,
努力营造行风建设浓厚氛围
该院专门设立了行风办公室,坚持对出院病人进行回访,出院病人回访率80%以上,通过医患间“零距离接触”,进一步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在门诊大厅和病区设立投诉举报箱,接受群众投诉举报。定期将医院政务、践诺公示等情况通过公示栏向职工和社会直面公开。通过门诊电子显示屏,对医院出诊专家、常用收费及药品价格滚动显示,以利监督。进一步完善综合目标考核机制,每月对精神文明、劳动纪律、文明行医、合理用药等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拓宽监督渠道。在医院网站和相关媒体公开医院的行风监督电话,使医疗活动全过程置于病人及其家属的监督之下。全面推行告之制、首问负责制、投诉程序制、综合目标考核制,把各项制度渗透到职工头脑中,贯穿于日常工作中,落实在工作行为上,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干部职工的敬业意识。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国家、省卫计委、市卫生局关于树行业新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增强廉洁行医、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以扬“八荣”、弃“八耻”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员工自觉摒弃医疗工作和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健康、不文明现象。积极开展药品网上采购及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占比问题自查自纠工作,严格执行药品采购程序,坚持药品网上监督采购,杜绝药品供货公司过多问题。以优质服务竞赛和行风民主评议为载体,大力加强党团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团员在职业道德建设和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突出重点,多措并举,
全面落实行风建设各项任务
一是依法治院,强化治理,切实改进行业作风。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人、财、物、事管理和经营中等轻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依法照章重点监控,把医疗工作各环节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全面实施综合目标管理,紧紧围绕“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严格按照三级甲等医院及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认真执行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强化全员质量意识,确保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施治。重视临床技能考核,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聘任(中级、副高)前必须通过医院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加强投诉管理,规范投诉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畅通投诉渠道,充分发挥“患者满意度评价系统”的作用,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二是与青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了“检医共建”活动。双方联合成立“检医共建”活动指导小组,搭建“检医共建”平台。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反馈情况,联合开展一系列预防职务犯罪活动。邀请检察院工作人员定期为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进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播放警示教育专题片,组织全体科主任、护士长分批前往青州市人民检察院,参观青州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警钟长鸣。三是以反对“四风”为契机,立行立改、建章立制、制定措施重落实见成效。从建章立制着手,重点制定下发了20余项工作方案和制度。安装了“反统方”软件,制定切实管用的防控商业贿赂各项制度和监管措施,建立起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三是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九不准”的相关规定,梳理“九不准”落实过程中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加大对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等违反“九不准”行为的追责力度,在医院显要位置设立“禁止医药代表进入诊区”、“禁止医药代表进入病区”警示牌12个,确保“九不准”相关制度及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四是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为出发点,结合推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测算,合理制定科室药占比指标目标值,全面实施“阳光用药工程”。定期组织医学、药学等相关人员对住院患者辅助用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体系,对使用量大、金额高的药品及使用科室、个人在院周会进行公示。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管理和干预,实现持续改进。同时将合理用药上升到医德医风建设层面,将合理用药情况与个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挂钩,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规定对连续两次门诊用药进入前十位的科室,要认真进行原因分析,并与医药公司进行约谈。对连续两次进入门诊药品使用数量前10位“排行榜”的医生,停止其开具此种药品的权利。五是深化医德医风教育。“红包”、“回扣”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该院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医院行风建设、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先后制定《关于职工违规违纪处理暂行规定》、《关于树立医疗卫生行业新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方案》、《行业作风专项治理承诺书》等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专题讨论,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效益与宗旨相统一的正确医德观。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把“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作为基本的服务准则,如涓涓细流,体现于日常的医疗服务中。特别是在处方用药、医学检查、服务收费等方面,充分保障患者的权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医院共收到患者的感谢信和锦旗70余封(面),医务人员拒收红包共计6600元,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该院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深化行风建设,一系列重要举措,卓有成效地引领了职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锻造和培育了职工的精神风貌和进取精神。放眼未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实干和创新中,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盼中,沐浴着和谐新风的百年医院必将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院领导带领科主任、护士长参观青州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体系

召开行业作风专项治理活动动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