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张平 通讯员 巨岩 郝建飞
今年以来,青州市以创新精神探索开行国际班列,靠担当意识加快建设国际陆港,用项目建设实绩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发展后劲和活力不断增强。青州在全省率先开行鲁新欧·青州号国际班列,以最快时间完成海关监管场所申办建设任务,用实干担当换取了全省“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青州速度”。
科学决策、先行先试,战略机遇把握快。“一带一路”提出以来,青州市委、市政府主动思考、主动融入、主动参与、主动作为,先后组织部门、企业赴奎屯、霍尔果斯、乌鲁木齐、重庆、成都、郑州等地考察学习,多次召开国际班列开行论证会、推进会,科学编制《青州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发展规划》,牢牢把握机遇黄金“窗口期”,跑项目、争计划、筹资金、抓发展,努力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2015年8月25日向西首开鲁新欧·青州号国际班列,2016年5月30日向东首开鲁中至青岛往返班列,形成以青州国际陆港为核心,东西双向贯通“一带一路”的“一心两翼”国际运输发展格局。
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化解难题速度快。青州国际班列运行以来,班列组织出现各参与方运行磨合、货源市场竞争激烈、货物运输异地报关、运费压力日趋紧张等种种问题和困难。面对县级城市推进互联互通的崭新课题和压力挑战,青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愈难愈用、加速加力,优化整合班列组织架构,动态调整班列货源补贴,特别是针对异地报关难题,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在挑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历尽多方努力,于2016年6月30日正式获批建设全省第一家海关监管铁路场站——青州海关监管场所,为全市国际班列开行和开放发展提供项目支撑和发展后劲。
多方协作、精诚团结,项目建设进度快。海关监管场所获批以来,受经济形势和承建企业资金困难影响,项目建设一度停滞。为加快项目建设,青州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商务、规划、国土、住建、交通、经信等部门和项目所在乡镇为成员的项目推进工作组,工作组紧盯关键、倒排节点、挂图作战,各职能部门进驻项目建设一线,逐一认领任务,在依法规范基础上,开创“部门倒推企业”办理手续的工作机制,确保在建项目天天有进展、周周有变化、月月有成效。项目开建后,建设用地需求、民事纠纷、安全稳定迅速解决,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天办结,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比以往节省半年时间,场所排水施工、地面附着物清理等工作仅用时20天,38亩的路面硬化、2800平米的仓库改造、1900平米的办公楼装修、熏蒸库、查验平台、地磅和多套关检信息系统的购置安装工作仅用3个月时间建成,提前达到计划于今年6月底封关验收的建设标准。
创新驱动、科学谋划,运营管理计划快。在加快国际陆港建设的同时,青州按照“边建设、边运营”的工作思路,不断编制完善国际陆港运营管理办法,研究开行鲁新欧·青州号欧洲方向国际班列,稳步提升鲁中至青岛往返班列运营水平,探索开行青州至俄罗斯方向国际班列,积极打造“三线一平台”班列运输新格局,规划建设东夏物流小镇,不断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去创新、去化解前进中的实际困难,埋头苦干,一抓到底,切实提升青州国际陆港运营水平,为长远发展强基固本。
青州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磨刀石”、“试金石”,面对对接“一带一路”、开行国际班列、建设国际陆港的全新挑战和层层困难,全市党员干部积极发扬“前无先例我当先”的探索勇气,敢于突破陈规,善于推陈出新,直面风险、迎接挑战、招招破难、争先进位,项目手续申办进一步简化,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加快,通过重点突破,实现纲举目张,积聚了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的全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