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藏书大概有二十多年了,算起来有近万册的收获,几度获得“青州市十佳藏书家庭”、“书香家庭”称号,书房、卧室、车库堆得满满的,疑似“藏”富五车、汗牛充栋,自己颇为得意。直到潍坊一藏友慕名来访,才深刻感受到一个自诩当地“藏书家”竟没有几个像样的系列,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专题,杂乱无章,没有强势重点,没有特色亮点。更没有侧重地方,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八大书橱里面竟然没有几本像样的地方文献,惭愧得很。藏友拿出整套《潍城区文史资料》欲交换《青州市文史资料》,我竟然连一套齐全的都没有,别说复品了。他想查阅《益都县图志》和《嘉靖青州府志》,我那时甚至还没有《青州市志》,真是丢面子,客人失望而去。
常言道:要吃饭围着青州转。后来的藏书我吸取了教训,立足当地,利用身边的优势,从乡帮文献着手,近水楼台,容易出成绩。不藏不知道,一藏真奇妙。真没想到青州书籍这么多,太丰富、太值得收藏了。不信,你在全国最大的“孔夫子旧书网”上输入“青州”两字,一下子会搜索出来一大片,算了下竟有好几百种,太值得青州人骄傲,太值得我等当地藏书者收藏研究。
有这些实实在在的文化成果,藏书就不是无米之炊。我很快就收藏了一大书橱“青州书”,不算刊物足有八百多册。闲暇之时,抚摸书脊、细心拜读这些“战利品”,倍感亲切和自豪,颇有成就感。这些“宝贝”我能如数家珍般背下来,有诗人孙瑞的全部诗集,作家冯蜂鸣、耿春元的小说,隋同文、张景孔、刘序勤出版的青州文史,全套的《青州文学》,政协的全套30种文史资料,历年的青州史志,各单位的行业志,还有博物馆系列、花博会系列、党史系列、书画系列等,洋洋大观,尽收斋中。
也是赶上了个好时候,近几年青州出版的“大部头”相当给力,《青州文献》(一)和(二);《青州文史、文献、民间文化系列》25册;两个版本的《青州通史》……难得一见的历年青州和益都两级史志都点校再版,让人大饱眼福,过足了书瘾。这些志书文史、大典,尽情彰显青州悠久灿烂的当地历史文化。传承历史,造福后人,藏不胜藏。 (胡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