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里双村
□刘继孔
青州市何官镇的南部有四个村庄,分别叫黄家里双、吉家里双、周家里双和耿家里双。凡多村同名,村名必有它奇特的出处。《青州市地名志》有段文字说:“据清乾隆庙碑载,盖观里爽胜状,在跃龙河一带……地势垲爽,故名里爽。”建国后,因谐音相似,“里爽”改叫做“里双”。垲爽是地势高而且干燥的意思,然而垲爽的坦野并不罕见,为什么独在跃龙河畔称作“里双”呢?
相传早年间,这里没有河流,只是一片洼地。旱时,土壤干裂如龟壳;涝时,积水浩浩似沼泽。虽非不毛之地,却也旱涝不保,十年九歉。
洼地附近的黄家庄,有个后生叫黄跃,与父亲相依为命。黄家种了二亩高粱,快秀穗时遇上了连绵阴雨,地里薄泥薄水,庄家日渐枯萎,眼睁睁地看着快到嘴的粮食泡了汤。黄跃焦急地说:“要是挖条河,把田里的积水排走就好了。”黄老爹叹息道:“挖河谈何容易?别说千家万户心不齐,就是心往一处想,把水排进附近的益寿河,也得挖河十几里,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唉,咱祖祖辈辈都想挖河,总也没挖成。”
黄跃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趁着雨天来到野外,独自勘察地形。他东张西望,由南向北迤逦行走了二十多里,终于在益寿河边寻到了理想的泄水口。天已经黑了,他信心百倍地昂首喊道:“苍天在上,我黄跃今生若挖不成这条河,死不瞑目!”
话音刚落,一位皓发银须的老头站在他面前:“你说得好,年轻人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过,挖河并非易事,别说各人自扫门前雪,就是关心他人瓦上霜,官家也未必应允,况且还要跨越县界。老夫以为,大事要成除非借助神力。”“你是谁?”黄跃十分惊奇。老头说:“你是坦诚的人,我也真人不说假话。我乃当年跟随大禹治水的臧,而今是臧台的台主。”黄跃惊喜异常:“既是尊神驾到,就请您施展神威,助我一臂之力。”臧神说:“江河乃龙王所管,我爱莫能助。要想大功告成,非请龙王帮忙不可。”黄跃深鞠一躬:“那就烦请尊神与龙王说说,在此划地为河。”臧神说:“快别提龙王了,当年大禹治水时,这里是我与龙王鏖战的地方,我一戟将他刺伤,他打了一个滚,狼狈逃窜,才留下了这片洼地。他怀恨在心,是决不会帮忙的。”“难道就没有别的良策吗?”黄跃恳求臧神。臧神说:“有是有,只是不怕死才能办到。龙王受伤时曾丢下一片鳞,人若披上鳞片,就会化作龙身,在雨天里蹚出一条河。这鳞片穿时容易脱时难,弄不好会揭皮撕肉,搭上性命。”黄跃信誓旦旦地说:“只要能为乡里造福,粉身碎骨也心甘。”臧神佩服地点点头,从袖中取出巴掌大的一片鳞,上下一抖,变成了一件黄袍,双手交给黄跃说:“这是东海龙王的鳞片,你收下吧。我算了算下次管降雨的是南海龙王,他与我无怨无仇,你不用担心,他是不会伤害你的。”
“爹,儿子不孝,不能再侍奉您老人家了。”黄跃回到家,跪在父亲面前把心事说了。黄老爹爽快地说:“孩子,虽说百善孝为先,可为乡里做事乃是大义,义重于孝,爹支持你。”
数日后,大雨滂沱。黄跃披上黄袍闯入雨帘,顺着勘察的路线奔跑。说来也怪,他所到之处泥土四溅,身后出现了一条几丈宽的河。
这天,本是南海龙王行云布雨,因岭南火山爆发,玉帝要他就地降雨,而东夷之雨玉帝临时改派东海龙王接替。东海龙王带着雷公电婆,腾云驾雾来到当年受伤的地方。龙王痛定思痛,把水葫芦倒竖,雨倾盆而降。他咬牙切齿,恨不得将洼地附近的百姓全部淹死。龙王正在作恶,倏地发现地上有条河,滚滚洪水顺河而下。他好生奇怪,定睛看时,竟是一个人披着他的鳞片在奔驰。他怒上心头,从雷公手中夺过雷管,狠命地向下抛去。
黄跃跑到益寿河边,刚想喘口粗气,突然一声霹雳降下,浑身一阵焦灼的剧疼,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雨过天晴,乡亲们发现地上多了一条河,雨水顺河而下。大家欢欣鼓舞之际,又听说河的下游霹雷击死了一条龙。黄老爹听说后也跟着去了,看了现场,哭着对乡亲们说:“这哪里是什么龙啊,他是我的儿子黄跃呀!”遂把原委一一说了。乡亲们听后既悲痛又钦佩,纷纷表示为黄老爹养老送终。
自从有了这条河,黄家庄一带成了一片沃土。旱时用河水浇地,涝时顺河排洪,旱涝保丰收。乡亲们感念黄跃,叫这条河为“跃河”,又因着黄跃化过龙身,所以跃河又叫“跃龙河”。黄跃父子的孝义惊动了大宋朝廷,元丰皇帝颁旨敕封黄家庄一带为“孝义乡”。
后来,人们听说黄跃凿河是由臧神暗助的,就在跃龙河边上修了臧公祠,祠旁立了跃龙庙。庙前竖了一块碑,碑文如本文开头所述。黄家庄以故里地势垲爽而自豪,就将庄名改称“黄家里爽”。跃龙河下游的吉家庄、周家庄、耿家庄深受裨益,也效仿黄家庄,将庄名改为吉家里爽、周家里爽、耿家里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