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宅不住的人,却在繁花盛开春光大好的三月底的周末,在室内呆了整整一天;我是个内心坚强、不容易被感动的人,今天,却流了许多泪水。
当学校通知将有爱心团队来举行“托起明天的太阳”义务亲子活动的时候,歇班被安排任务的心情可想而知。作为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除了暗自打算相时而动以外还有一点点不屑,这样浮华的世界,哪里还有真正的义务活动?
开场的确是喧闹的很,那些身着黄衣服的义工们个个像打了鸡血,上窜下跳疯狂喊着口号,我都怀疑是不是在搞传销了。接下来的几个亲子游戏,在义工的辅助下,手忙脚乱的大家终于逐渐默契起来。之后,是孩子们做主角了,每个组合的孩子们都要同时在同一张反复对折的纸上每次站足三秒钟。孩子们都想尽方法:都踮起脚,抱在一起,甚至一个背着另一个。“这像不像,平时,我们视而不见袖手旁观的孩子们的努力?”主持人的话使得喧闹的气氛陡然发生了变化。音乐低沉下去,“孩子们一直很努力,想得到你的赏识,一直想做到你满意……我们是不是曾经关注到,给以赞赏和鼓励?孩子的自尊心,是不是也像这张纸,被反复揉搓,踩满污脚印?”会场静了下来,有人开始抽泣。
孩子们被蒙上了眼罩,在家长的牵引下,走过一道道风险重重的“路”。那是志愿者们用桌凳和呼啦圈以最迅捷的速度搭建起来的高低错落布满陷阱的一条小路,家长需要不出声地帮助孩子走完,背他(她)回到场地。“孩子,这些年,父母就是一直这样默默地付出,用心地引领你,背着你,跨过所有的千难万险,就是这个不再坚实的后背,这双粗糙的手……你学会了走路,学会了独立,和他有了隔阂,有了逆反,开始了争吵……”大屏幕上闪过一张张泪水滑落的稚气的脸。我的女儿,高出我半头的女儿,就和我对面站着,牵着手,已经泪水涟涟,隔着她的眼罩,我也放心地任泪水跌落下来。
最后的环节是相互沟通,父母和老师面对面,志愿者和孩子面对面。那一簇簇黄色的火焰,此刻,都卑微地盘腿坐下去,一对一地在每个孩子对面,两手捉起孩子的手,声音细碎下去,满眼虔诚。
一张张纸铺开,孩子们开始在志愿者的后背上给父母写信。场地里,蓝色服装的父母,绿色服装的老师,红色的孩子,黄的志愿者,一簇簇静静地融合成了一组组奇妙的花朵。校长,就坐在其中,穿着绿衣服,全程和大家一起活动,一起吃志愿团提供的工作餐。
开始有孩子走上台去了:“妈妈,您说您二年级的学历,就不上台给我丢人了,可是,我不觉得丢人,您是我妈!”“爸爸,您辛苦了!我会拼尽全力去努力!我爱你!”“十年后,我要做医学博士!”
一次次拥抱,一次次深深的鞠躬,一声声“我爱你”,一次次声泪俱下的表达,一双双高挑的大拇指以及高声喊出的“梦想成真!”……
夕阳西下,原计划一天的春游计划彻底泡汤,我还要赶着上两节晚自习。没有遗憾,没有失落,走出那个大厅,我满心澄明。 (陈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