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甲状腺检测技能培训班在青举办
本报讯 (刘杰 李伟国)近日,由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主办,青州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的山东省甲状腺B超检测技能培训班邀请全省20个地区的30余名专业人员在青州市颐寿山庄召开。
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王晓明主任从甲状腺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开始,详细介绍了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及周围器官的生理位置、影像学特点和B超检查甲状腺操作技术要则,重点讲解了8-10岁儿童甲状腺特点及B超检测要点,并在现场演示甲状腺容积的B超检测方法。随后,培训班学员分组练习甲状腺容积B超检测技术,学习氛围浓厚热烈。
在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驼山小学进行了小学生甲状腺容积B超检测,通过现场实习操作进一步掌握了儿童甲状腺容积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次培训班全体学员通过甲状腺容积B超检测技能培训班的学习和现场实习操作,熟练掌握了B超检测甲状腺容积的技术,提高了检测水平,统一了检测标准,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碘缺乏病和高碘危害防治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互联互通 优势共享
益都中心医院多举措助力医联体建设
本报讯 (董波)近日,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与14家基层医疗机构达成心电远程系统安装协议,已顺利安装完成5套并正常运行,通过开展远程心电网络会诊业务,实现了该院与各医联体之间远程心电诊断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了对基层医院的支援与协作。这是该院充分发挥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助力医联体建设的又一实际性举措。
该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潍坊市区域医疗中心,紧跟深化医疗改革的步伐,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原则,积极采取多项举措,统筹规划,有序开展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工作,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机制。近年来先后对口支援11所乡镇医院,并与青州市内14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签署了分级诊疗协议。该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派出医务人员协助对口受援医院,组织开展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技术项目、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项目、临床医学影像技术项目等支援项目,帮助受援医院开展临床诊疗、理论教学、技术培训和病例讨论,指导受援医院医师开展疑难病症诊疗,同时免费接收受援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来医院进修学习。去年以来该院接受进修及专项培训人员100余人次,接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88人,接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3人。为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等基层医疗机构培训了60多名基层社区医疗康复技术人才。与分级诊疗医疗体单位学术共享,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并组织专家不定期到基层卫生服务单位进行查房,举办学术讲座,开展义诊活动,现场指导疑难病例会诊。充分发挥设备优势,与医疗体协议单位进行设备共享,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无法开展的检验、检查项目,由该院协助完成。去年以来完成心电会诊521次,下转乡镇卫生院、卫生室患者187人次。通过专家下沉、人才培养、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等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初步建立起了基层群众获取优质医疗资源的便捷通道,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通过协作共建、人员互派,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使医联体的发展真正契合便民、惠民的医改方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高柳镇计生办“四到家”强化服务意识
本报讯 (冯桂芝 吴永凤)青州市高柳镇计生办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四到家”活动,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计生政策宣传到家。通过发放知识宣传彩页、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把宣传计生政策作为考核计生服务人员的重要内容,每周下村入户至少一次,要求宣传到户到人。
科普知识培训到家。坚持每季度举办新婚、孕产妇女生殖保健知识培训班一次,聘请有关妇幼专家进行授课,帮助育龄妇女及时全面掌握优生优育知识。
随访服务到家。计生工作人员及时上门为产术后妇女进行随访服务,计生办组成随访小组,负责与产后妇女进行知心谈话,温馨交流,及时掌握其产术后恢复情况,实施爱心陪护。
特殊人群跟踪服务到家。镇计生办为流动人口、困难家庭、再婚家庭等特殊人群建立档案,实行跟踪服务。对60岁以上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女方满49周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按时足额发放,各村还根据情况对独女户、双女户落实了优先、优惠政策,群众满意率逐年提高。
黄楼街道“多点发力”宣传计生
本报讯 (黄庆莹)新春伊始,黄楼街道计生办“多点发力”,加大计生宣传力度,有力促进了计生工作的开展。
该街道通过开通计生服务微信平台,把优生优育、孕期保健、生殖健康等知识编辑成短信,定期发送到育龄妇女手机上;借助计生政策“大篷车”,到村居集市、建筑工地等人群密集的场所进行集中宣传,并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宣讲团,到各村居开展优生优育专题讲座,发放避孕药具,开展健康查体活动。
这段时间,黄楼街道计生办还利用节假日开展文艺汇演等活动,把计生惠农政策融入文艺节目,做到节节有亮点、场场有主题,不仅传递了正能量,也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云门山卫生院志愿服务队伍在行动
本报讯 (张立美 郑宏斌)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云门山街道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云门山卫生院志愿服务队伍,于4月26日,组成义诊志愿服务小组,深入沈家社区,开展义诊志愿服务活动。
一大早,在义诊活动现场,围满了前来咨询、问诊的群众,医护工作人员为前来就诊咨询的群众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健康检查,并提出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发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宣传资料,传播公共卫生知识和医学常识,倡导居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统计,此次义诊共接诊病人450余人次,医护人员热忱为患者服务,耐心详细地为前来咨询就诊的群众回答及诊治,将健康与文明送到村、社区,温暖着基层群众的心。
正确看待接种疫苗后的异常反应
接种疫苗可以说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日益成为现代人预防疾病的健康生活方式。近几年,随着新闻媒体报道的疫苗接种事件的增多,部分儿童家长“因噎废食”,因为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否定其作用,或干脆不打。那么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疫苗的不良反应呢?
首先,疫苗事件增多,直接原因是疫苗接种数量和接种剂次的增加。接种疫苗出事的概率尽管非常低,但因为目前我国疫苗接种数量很大,小概率事件导致的绝对数肯定会随之增加,公众包括媒体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接种疫苗后,少数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一般都是比较轻微的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者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这是接种疫苗的一般反应,症状较轻,多数不用就医,1-2天后即可恢复。这种情况占疫苗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
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那就是偶合症。如果孩子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有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这就是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偶合症。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无关,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偶合症的类型很多,最常见的是偶合急性传染病或其他内科疾病,如麻疹强化免疫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偶合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