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2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3版
民生·社会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加快棚改步伐 共建美好家园
新旧动能转换 青州行动
让节水成为习惯
刘兆平十二生肖收藏新闻发布会举行
马可波罗瓷砖青州旗舰店盛装开业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棚改步伐 共建美好家园

  

棚改改善民生   搬迁扶老济困
本报评论员 大鹏

  棚改,“改”的不仅是百姓的住房条件,“变”的还有城市品质,更多的是满足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了群众的生活品质和水平。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棚改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棚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全局性作用。从改善民生的角度看,棚改是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从优化环境的角度看,棚改能有效改善城市形象面貌。从促发展的角度看,棚改对稳增长、调结构具有重大支撑作用。要立足新的起点,把棚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从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努力改出城市经济繁荣之“强”、百姓安居乐业之“富”、环境靓丽宜居之“美”、社会文明和谐之“高”,真正使棚户区改造工作成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民心工程、发展工程。
  “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房子是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石。想民之所想,办民之所需,各级职能部门要多倾听困难群众的心声,尊重群众意愿,在政策许可与民众利益诉求上找到更多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看到政府的民生暖意,从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保证棚户区改造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惠及民生、促进发展,棚户区居民才得以一圆自己的安居梦。棚户改造,不仅是圆一个“安居梦”,也是为实现“中国梦”积攒的正能量。

百姓家中议棚改 加速实现“安居梦”

  本报讯 (记者狄笑男 通讯员陈国伟)“这几天村里大喇叭开始吆喝棚改了,都说棚户区改造是好事,老李,你怎么看?”孙爱珍跟丈夫李云明聊着天。
  今年4月份,经济开发区李家官庄村棚改正式启动。棚改工作组通过村村通喇叭、广播车巡回广播等形式不间断播放《共同支持棚户区改造,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公开信,将棚户区改造的范围、补偿安置、时间安排等相关政策跟广大村民解释清楚。
  “我可是听说了,开发区这几年的棚改政策特别好,我有个同学,家是王母宫的,他们家2017棚改的,现在可了不得了,原来的小房子换了两套安置房,一套130多的、一套90多的,现在他的家庭状况改变很大。”儿子李振兴高采烈地说。
  “他们都说是好事,但是我不这么想。”听着母子拉呱的父亲李云明插了话,“我还是愿意守着我的老房子,这是我的根,我愿意住在这,养养花、种种菜、逗逗鸟,比啥也强。”
  一旁的儿子李振忍不住接过话茬儿:“爸爸,你改变你的老思想吧,现在形式不一样了,你看看早棚改的王母宫、辛庄、小郭、双庙这些村吧,他们的房子马上就住进去了,又宽敞、又干净,冬天供暖、四季用天然气。再看看咱们的房子,一到下雨天家里就不能走人,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冬天那个风吹起来,屋里冷的了不得,这种房子咱不能再住下去了。”
  李云明一家的房子是上世纪盖的老房子,居住条件很差,夏天蚊蝇满天飞、雨天污水遍地流,居住条件很差。如今,儿子也到了找对象的年龄,母亲孙爱珍天天为儿子找对象犯愁。
  他一言我一语中,一家三口为参不参加棚改聊得火热,父亲李云明最后改变了想法,从最初不同意到完全赞成棚户区改造,最后他说“你俩说得对,棚改对咱们家来说确实是大好事,咱们必须要参与棚改,这是开发区政府给咱们老百姓谋的福利。”
  为方便百姓居住,开发区将近年来棚改的居民进行集中安置,建设了“王母宫花园”安置区,安置区分三期建设,其中A期建筑面积14万平米,目前已基本竣工,6月底将组织选房。B期、C期达到19万平米,年底将交付使用。
  为圆满答复群众“最美的期待”,开发区将继续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建设好安置区,让百姓早日住新家,早日实现幸福人生“安居梦”。

摸清民意 暖心棚改获群众“点赞”

  本报讯 (记者狄笑男 通讯员王浩)这些日子,家住王府街道温圈村的郇庆群心里美滋滋的,“要不是棚改,我们家的矛盾可能永远都解决不了”。可谁知,眼前这位笑脸相迎、热情大方的郇庆群在两个月前,还只会让棚改人员吃“闭门羹”呢!
  据了解,郇庆群一家的基本情况比较特殊,他一直不让棚改人员进门,是因为家里有本难念的经。由于家庭变故,侄子从小就跟着郇庆群生活,办理户口时,登记为郇庆群的次子。后来,因为利益纠纷,家庭内部产生了矛盾,如今遇到棚改,分房的事就难免有了磕磕碰碰。不想家丑外扬,郇庆群就把棚改工作组挡在了门外。
  “当初他非常抗拒,见了我们就锁门,也不让我们入户。”棚户区改造王府片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邵玉强说。虽说这样的情况,在棚改工作中邵玉强没少遇到,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问题总会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于是,邵玉强把他的家庭矛盾详细作了分析,把矛盾是怎么产生的,这个矛盾,需要什么途径化解,都逐一进行了斟酌思考,决定利用棚改这个事,把他这个家庭矛盾化解。不让入户,邵玉强就跑到郇庆群的邻居家、亲戚家,让他们去帮着做工作。大门敞开了,邵玉强对他们家的情况也了解透彻了,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邵玉强觉得,遇到棚改,恰好是断清家务事的一个契机。他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两个多月时间,终于将郇庆群一家的矛盾化解,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棚改协议也顺利签订了。
  化解矛盾以后的郇庆群高兴地告诉记者,“刚开始对政策不理解,有情绪,最担心的是棚改会把家里的矛盾再一次激化,真的没想到他们不但把家庭矛盾解决了,还给我们安置得很合适,真的很感谢他们。”
  今年以来,王府街道坚持把棚改作为“1号工程”加快推进,在棚改一线成立自主改造指挥部,下设政策指导、综合协调、综合保障和征收拆迁4个工作组,街道主要领导靠在征收一线,每日调度、挂图作战、倒排任务,棚户区改造王府片区指挥部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亮剑精神,攻坚克难,担当实干。邀请相关专家对指挥部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吃透政策规定,做到政策不清不入户、不摸清社情民意不入户、遗留不解决问题不入户,为棚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设身处地为百姓 棚改片区传真情

  本报讯 (记者狄笑男 通讯员蒋世超)连日来,弥河镇片区加快推进棚改工作,各工作组成员夜以继日,连轴运转,全力以赴攻坚破难,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当做自家父母、兄弟一样,绞尽脑汁为群众算好明白账,以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的担当,以完不成任务不罢休的态度,弥河镇首先完成了中黄山村协议签订任务。
  孟庆安、孟庆香这两户的情况大致相同,均是孩子长期在济南工作生活,家中老人文化程度低,对政策理解能力差,且两户均有一处宅基地符合奖励政策,如果截止到4月9日协议还未签订,奖励政策就会全部取消,仅享受地上附属物的补偿。但这两户均未准确理解政策含义,认为该有的肯定会有,迟迟不签订协议。为了不让这两户群众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弥河镇团委书记、黄山管区主任张锡超一次次到他们家中,苦口婆心地向老人做细致详尽的解释,一遍遍与他们的孩子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和微信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帮他们算清明白账,终于在4月8日下午完成了这两户的协议签订,让他们享受到了奖励政策,并赢得群众的一致认可,片区群众纷纷为他贴心实意的工作和无私的付出点赞。
  还有一家情况比较特殊。该户户主王孔温,是一名退休乡村医生,其儿子王连永为智力残疾,智商仅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他们家的特殊情况让村里很多人扬言选房时均不会和他们家一个单元。棚改工作组人员入户时,王孔温家始终大门紧锁,避而不见。工作组的同志有一次在大街上碰上王孔温,王孔温直接掉头就跑,回家马上锁门,拒绝与工作组接触。工作组决定在做其他户工作的同时,每天坚持上午、下午、晚上在王孔温家蹲守一小时。经过连续五六天的蹲守,王孔温最终开门,并开始与工作组接触。考虑到王连永的情况,工作组人员为他们出谋划策。在不懈努力下,王孔温最终被感动了。在第二次同工作组接触时便主动要求评估复核,当天中午带着一家老小进行了现场看房,并签订了协议。
  棚户改造,情暖万家。弥河片区的棚改人员告诉记者,棚改户对他们的支持和认可,让指挥部所有工作组人员都深受感动和鼓舞,他们表示,一定要倍加努力,早日完成棚改搬迁任务,让片区居民早日住上新楼房。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