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人文

第3版
文学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益都卷烟厂发展历程
北京老酒馆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益都卷烟厂发展历程

  

  益都卷烟厂的前身是我人民军队的随军卷烟厂。1948年春,益都解放后中央华东局决定,各部队所属烟厂来益都集中,组建新厂并移交地方,开始正规化企业化生产,并为接受大中城市烟草企业做好准备。奉命前来集中的军籍烟厂主要有山东军区直属的八路军115师大鸡烟厂,渤海的新四军二师飞马烟厂和滨海军分区的进步烟厂等。1948年5月18日,各军籍烟厂集中并重新组建为新的“利华烟草公司”。
  随着国家对烟草行业的调整,企业隶属关系也相应变动。先隶属于山东烟草公司,后隶属省专卖事业管理局,1954年后为山东省工业厅直属企业,企业名称由青州制烟厂改称为青州烟厂;1958年后体制下放划归益都县管理,1964年因创办烟草托拉斯,上划归中国烟草工业公司,企业正式定名为益都卷烟厂;1971年因烟草托拉斯解体,重新划归地方;1982年再度划归新组建的中国烟草总公司,为山东烟草公司直属企业。
  建厂初期,厂房是利用位于益都城东南原宋家网坊旧舍,因经战乱久已荒废。干部职工同心协力,整平场地,安装设备,当年8月1日开工生产,所产卷烟直接供应前线部队。其间因新解放区需要,原军籍职工奉命南下者200余人,遂以就地招工,以老带新不误生产。1949年卷烟产量0.67万箱。此后逐年增加。1951年,开展“建厂活动”,即上规模的技术改造。厂区向面积外扩,新建附房增加厂房面积,改造设备形成工序系列衔接;新建锅炉改造用电线路,由此电机替代柴油机作为切丝卷烟动力,烟叶回潮由手工喷洒到使用蒸汽,工艺水平相应提高,促进了技术进步,生产稳步提高,1952年卷烟产量已达1.15万箱,产值404.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折算,下同)。在整个国民经济恢复期,税收积累397.4万元。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内,因卷烟限产等客观原因,产量产值增幅不大,职工保持在300人左右。期间全厂职工争先创优,技术革新,工艺质量、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提高,生产稳步发展。生产的丁级“健美”、丙级“友好”卷烟,成为省内颇具影响品牌。卷烟年产量保持在1.2万箱左右,到1957年产量提高到1.6万箱,实现产值506.5万元。纳税1183.9万元。
  1958年烟厂划归地方管理。“大跃进”催动了各项工作超前式发展。卷烟生产不仅有量的增加,更有等级的提高和品牌的增加。自此始有乙级以上卷烟生产。1958年以后数年内,先后有“探月”“宏伟”“青州”“和平鸽”等甲级烟,“长胜”“云门山”等乙级烟供应市场。终因工艺设备技术等条件限制,高档次卷烟产量极小,市场份额不足,影响力小。1958年产量近2万箱,不计其他副业项,主营业务产值达643.8万元。在县委、县人委具体领导下,此后数年通过挖潜改造,技术革新,机械化作业水平逐年提高,卷烟生产稳中有进。至1964年卷烟产量已达3.1万箱,产值1416.8万元。从1958到1964年,上缴税收4278.4万元,保持全县纳税首户。
  1964年,益都烟厂上划归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先隶属于其“天津分公司”,再改隶属于“上海分公司”。按照分公司创办总分厂的要求,成为“济南卷烟总厂益都分厂”。至此,益都烟厂原有自主品牌基本停产,由总厂统一分配牌号组织生产,此期主要生产丙丁级卷烟,有“红红”“天桥”“工农兵”等品牌。“文革”时,工作一度受到干扰。以林治淮为代表的老干部主持工作,致力于消除派性、明辨是非、增进团结,带领职工坚持“抓革命,促生产”。1966与1967年度,卷烟年产量依然保持在5万箱以上,年产值2千万元。1968年以后烟厂生产进入发展的快车道。1969年卷烟年产量已达7.5万箱,产值3000万元,上缴税收1812万元。此后保持大干快上势头,产量连年增长,到1974年卷烟产量已达11.95万箱,产值49922.5万元,实现税收2814.5万元。
  1975年,烟厂本着先主体后配套,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全面实施挖潜技术改造。该项目得到省和县的全力支持。省里分别以【75】鲁计工字32号文和财基字【75】22号文批复益都卷烟厂实施挖潜改造工程,并要求加强领导,尽快实施,推动企业升级上水平。投资178万元,其中基建投资96万元,由省轻工贷款解决,后从企业超产利润中归还。为尽快实施挖潜改造项目,县委成立益都卷烟厂,挖潜改造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王玉璋任组长,工业局主要领导、烟厂党总支书记林治淮为副组长,从县直各部门与厂各科室抽调的骨干,组成规划设计、材料供应、施工、监理业务工作组,分工协作具体负责各项业务,以建设促生产,确保生产建设两不误。
  首先开工建设的是生产主体大楼。施工位置在厂区外扩部位,须动迁居民30余户,再须填垫荷花湾。县委副书记王玉璋带队深入民户,宣传动员并协调安置居民。为实现技改不误生产的目标,工人在原有车间加紧生产的同时,利用班前班后时间参加义务劳动。当时的口号是“上班多生产,下班做奉献”。经过一年施工,于1976年8月建成。该生产大楼生产区域分上下两层,两端办公部分为四层,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120平方米,是当时县里建设最早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厂房。
  生产的扩展,需要增加卷烟设备。由于计划经济年代,国家不能为企业提供超计划的卷烟机械,故在生产主楼开工之前,先行一步组织全厂技术人员,进行卷烟机技术攻关,自行测绘图纸制作木模,外出铸造零件回厂机械加工,自行安装调试并通过外协,成功制造出100余台“新中国”型卷烟机,为生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解决高档卷烟包装用铝纸供应困难问题,烟厂组织技术力量,经过科研攻关,完成了真空镀铝纸的研发并形成生产系列。
  大楼建成了,设备造好了,全厂上下利用例行设备检修期,将设备搬入新楼,全凭借人力把几十台新老设备按装对接到位,形成生产系列且一次试车成功。自此生产面貌彻底改观,整个一楼制丝,二楼卷烟和包装,上下楼间设电梯连接。生产工序衔接有序,布局合理,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1976年卷烟产量达到22万箱,产值过亿元,实现了当年改造,当年见效的目标。
  烟厂由此进入一个膨胀式的发展期。新上10吨锅炉、配电房、各类库房等,相应辅助生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职工数量快速增加,除社会正常招工外,还以亦工亦农形式从农村招收职工,1975—1977年度分三批入厂定岗生产。到1979年末,职工人数已达2000余人。烟厂上规模上水平,工艺质量大幅度提升,能够生产从丁级到甲级各等级卷烟,先后有云门、丰收、玉兰香等品牌被评为省和轻工部优质品。到1979年,卷烟产量突破30万箱,产值达到1.5亿元,1982年卷烟产量42万箱,产值2.1亿元,进入全国大型卷烟企业之列,企业规模为大型二类。是年,益都卷烟厂再度划归新成立的国家烟草公司,为山东省烟草公司直属企业。为提高产品档次促进发展,1983年厂新建高档烟生产车间亦作上下二层式,适用面积8000平米,制丝卷烟接嘴包装自成系列,自此厂分东西两座生产大楼,分置高档烟、低档烟两条生产线。1985年各项生产指标顺利完成,年产各等级卷烟45.75万箱,年产值22.01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值。  (刘珍实)

 

国营益都卷烟厂厂门

维修车间,摄于1986年

1945年秋,华东军区后勤部利华烟草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合影,摄于刘家扁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