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自古钟灵地,山青水秀育俊英。
话说清朝同治年间,江苏吴县人士洪钧为避家乡战乱,随母亲来山东逃难,后辗转来到青州城里。母亲在城里一家徐公馆当佣人;童年的洪钧则在城里一家李姓“森盛号”店铺做学徒。洪钧除干好学徒外,夜夜苦读,立志求取功名,最终在金銮殿上一举拔得头筹,被同治皇帝钦点为“状元”!一时名震天下,青州百姓则称他为“学徒状元”。这正是:十年灯火成高志,一旦科场显旧名!
洪钧出身富家,但逢“家道中落”,与母亲相依为命。来到位于城里东营街的青州“森盛号”后,做学徒格外卖力,从不敢怠慢,每天早起,打理杂务,很是勤快、聪慧。晚上则读书学习,珍惜分分秒秒,从不浪费点滴时间,深得掌柜喜欢。李掌柜看到这位年轻后生意坚志大,苦学不辍,料以后必成大器,遂改变主意,停止洪钧的学徒活计,银子照发,专门陪伴自己的少爷读书、练字,给以教诲,待以后参加科考,取得功名,图个出息。如此以来,洪钧则由一名学徒“晋升”为“伴读”。他如鱼得水,专事攻读。
洪钧的母亲在徐公馆给人做洗衣、清扫、劈柴等杂活,洪钧得空有时出入于徐公馆和“森盛号”两地之间。那时,徐公馆恰有一妙龄小姐正待字闺中,云莺待嫁。明眼人不难看出:这位洪钧年少,五官端方,明目皓齿,英俊而志远,决意科考,日后必有出息,定为栋梁之材!郎才女貌,与徐家小姐不正是很般配的一对吗?小姐也对这位少年有情有意,但又苦于不能明说。于是便有人有意无意地向徐老爷传话,徐老爷思衬良久,终以“逃难之人,孤儿寡母的,门不当,户不对,有辱门庭”拒之。
时光如穿梭。眨眼间,数年时光疏忽而过。又到了开科取仕的年份,洪钧回江苏原籍考取秀才,取得生员资格。进而中举人、举贡士,同治七年被同治皇帝钦点为戊辰科状元,一举成名天下闻!
洪钧考中状元后,首先想到的是青州的父老乡亲。是青州人帮他们母子度过了最困难时期,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他的一生,成为人上之人!青州的山好、水好,人更好!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吾洪某永生难忘!大丈夫理应知恩图报……”
洪钧由京城回吴县老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点行囊、凑足银两直奔青州答谢众位恩人。先“森盛号”,后徐公馆,当一班人马来到徐公馆时,徐家小姐早已候在绣楼上听着动静。把个窗户四周镶上剪纸,是一凤凰图案,窗中间做上一个精巧别致的探视小窗,卷轴早已卷起,再镶一幅牡丹图案,玲珑剔透。当小姐上身前倾,玉容临窗,双眼对在小窗口上探视这位新科状元郎时,唯见他只是向伙计、掌柜、下人们分发银两,连声道谢,只字未提求婚纳娶之事。面庞上表现出的不是欢喜和快乐,而是阴云和忧伤……
她将手中的绣样和丝线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从这天起,小姐天天呆在绣楼上绣花、织素,决意一生不嫁!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洪钧进京赴任后,皇帝委以重用,为国之栋梁。先后出任地方学政、翰林院侍讲、修撰,内阁学士、礼部、兵部侍郎等职,步步升迁。为朝廷治国理政做了大量工作,不负皇帝所望,为国尽忠,为民造福,成为辅弼重臣。有一年,洪钧在丁忧期间,到江南一带体察民情,在花船上遇到一位美貌女子:鬓挽乌云、面如皎月;纤腰如柳,回眸一笑百媚生。洪钧很是心动,经询问原是一名流落江湖、名叫“赛金花”的一烟花女子。该女子莺舌百转,彬彬有礼,且知书能文。两人相谈很是投机,都有相见恨晚之意,最终做了洪钧洪大人的侍从侧室。
光绪十三年,洪钧受皇帝委派,远赴欧洲德国、奥地利、荷兰、沙俄诸国游历、科考,一来修好与欧洲各国外交关系,二是考察欧洲各国的政治、工业、教育、科技等方面工作,为清廷所参考借用。为代表大清国的地位和尊严,不失国威,与时代同步,洪大人携赛金花赛夫人一同出使欧洲各国。每到一处,都博得了外国皇室及外交官们的刮目相看,他们个个惊叹东方大清国女性的美艳绝伦,所到之处皆以最高规格接待,赛夫人被称为东方第一美人!在总共三年多的出访时间里,赛金花居然学会了多国语言,能与外宾做简单交流且不失礼节,不亢不卑。使得外国人对中国产生好感和赞赏,自叹不如!
……
学徒学成状元郎,青州永远是第二故乡,有诗赞曰:文化古城诗韵长,人杰地灵名四方,学徒状元传千古,云烟散去留馨香。
又云:母子逃难避青州,甘居人下志不休,寒窗苦读云开日,金銮殿上拔头筹!
(注: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 (李凤琪)
洪钧照片
赛金花
洪钧与赛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