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青州市如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本报记者 郭庆滨
特约记者 刘芳芳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青州着力夯实乡村文化基础,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培植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文化“惠”民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新提升
5月25日,青州云门剧院内,几名演职人员正加紧排练。“今天排练的是《吊金龟》《坐宫》等经典剧目,过几天就要到谭坊镇刘君台村送演出了,我们要把状态调整好。”演员丁枢忠说。
丁枢忠说的“送演出”,指的是青州正在积极实施的“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形式,把真正的戏剧等艺术表演形式送到广大农村的百姓家门口。
这是青州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具体行动,已连续5年将“组织1000场文艺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惠民政策列入青州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理的民生实事,每年都拿出专门财政资金对“文化惠民”工程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重点奖励。
让村民享受文化服务的还有“全民阅读直通车”惠民活动。青州率先探索实行“全民阅读直通车”活动,努力实现全域内家庭直通、个人买借直通、馆际联盟直通、城乡互借直通四项阅读直通,用高效的文化服务模式激发了全民阅读积极性。目前,青州图书馆已“买单”图书5.8万册,投入金额130万元,与13个镇图书馆实现联网对接。20个村、社区确定为“全民阅读”示范点,青州也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全民阅读示范县(市),全面推动了“书香青州”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乡村文化保护中重要的一项,青州全面挖掘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建立起非遗数据库,并配套建设了非遗博物馆、非遗传习坊,专门用于非遗的表演和展示,还专门成立了非遗文化艺术团,组织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120多人在旅游景点进行民间艺术及非遗展演,探索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活态传承”。
从乡村文化建设入手,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配合乡村文化活动的活跃开展,城乡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为乡村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硬件保障。
在城区,先后投资8000万元建设新图书馆,投资4000万元建设新文化馆,投资1.5亿元完成云门剧院提升改造,市图书馆、文化馆均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在镇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呈现新面貌,镇街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100%。
文化“富”民 打造产业提升“增长极”
王坟镇后黄马村村民张子龙自小身有残疾,外出打工受限,常年以务农为生,每年收入仅2000余元,好在他有绘画的天赋,通过帮别人绘制陶瓷壁画补贴家用。
随着青州大力推进农民画发展,张子龙参加了青州组织的各类农民画培训,潜心于各类农民画创作和衍生品加工,很快成为当地农民画界响当当的“人物”,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农村地方特色文化。为拉长传统书画产业链条,培育特色大众书画市场,带动乡村文化发展和致富增收,鼓励扶持农民画发展的大潮在青州拉开,“一张画,一亩田,农忙种田,农闲挣钱,实现双丰收”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目前,该市农民画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成立农民画合作社10家、农民画产业公司20多家,年创作农民画5万余幅,经济效益2.5亿元。
把农村特色文化做成产业的还有乡村旅游业,青州通过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花卉文化、红色文化,逐步形成和完善该市乡村旅游规划和各级镇、村旅游规划,青州乡村旅游内容日益丰富、特色愈加明显。如今,青州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拥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处、省级旅游强乡镇3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省级旅游特色村5处、省级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20家、省级精品采摘园6处。已有100多个村庄、项目开发了乡村旅游产品,旅游农家乐近400家,直接吸纳农民就业2万多人。
文化“强”民,为农村发展“铸魂”
“老人住正房、日常赡养、医疗费保证、感恩父母、精神慰藉”,在弥河镇张家洼村,五条孝行标准得到全体村民认可和遵守,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蔚然成风。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引领,需要文化自信。通过深挖“孝德文化”等措施,该市扎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注重发挥农民画特有的“亲民”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墙”丰富和活跃了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形式。在“文明入心 文化上墙”公益文化墙体绘制活动中,将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特色旅游、民俗乡情等内容运用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借助瓷板画、喷绘等多种形式形象地传播到村庄的角角落落。目前,该市560多个村都有了“文化墙”。
革除农村陋习,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也为乡村振兴营造了强大舆论氛围。在乡村街巷,“善行义举四德榜”“幸福大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先进共产党员”的宣传随处可见,比先争优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各种形式的孝老爱亲评选、好人评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优秀典型引领带动作用愈加明显;“道德讲堂”“理论下基层”等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达到千家万户,新风尚、新文化增强了乡村文化软实力,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青州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城市、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市;3人获评全省道德模范,8人跻身中国好人榜,17人上榜山东好人,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