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3版: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人文

第2版
人文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芦传斗的一生
孙瑞诗歌创作六十年研讨会举行
诗词六首
游园记
戊戌说狗
山东英科医疗制品有限公司招聘
十年
潍坊日报社青州分社开展宣传单夹报派送业务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芦传斗的一生

  

  我是在一个乡村文艺演唱会上认识芦传斗的,他63岁,中等个子,浓眉大耳,光头,一副憨厚朴实的农民模样。他唱起歌来声音洪亮,感情饱满,动作协调,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在场的观众,赢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一来二往,我们成了好朋友。一天,他把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告诉了我。我听后深受感动,觉得有必要写下来,以示后人……
  深秋,一位38岁的孕妇躺在堂屋的地上正在分娩,她这已经是第5胎了,她产下一个男婴后,肚子里还有一个:原来是双胞胎。当地农村有个讲究,生双胞胎时,生下第一个不能动,要等第二个生出来才能一起抱走。不知什么原因第二个孩子两个小时后才出生,第一个就在冰冷的屋田地上赤裸裸地哭,呆了两个小时,浑身冻得发紫……这是公元1955年10月3日发生在山东省益都县弥河区东邢村芦同秸家的一幕。那个早出生两个小时、差点被冻死的孩子取名叫芦传斗,尽管体质不如弟弟,他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
  芦传斗在本村读完小学后去云河读初中,毕业后得益于是贫下中农的后代根红苗正被推荐到益都县一中上高中。高中毕业后到县供电局干临时工学会了木工手艺,后来便回乡干起了那个年代很吃香的大队木工组组长。1980年芦传斗和本村小他1岁的姑娘王立新结为夫妻。农村实行分田单干后芦传斗承包了村里的砖厂,三年挣了3万块钱,成为那个年代令人羡慕的“万元户”。后来他被村民推选,干了一届村委会主任。
  整个二十世纪80年代及以前,芦传斗的人生是十分顺畅、如意的。自从进入90年代后,厄运便一次次降临到芦传斗的头上。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先是他在砍伐树木的时候被倒下的树干砸断了小腿,遭受了一年的病痛熬煎;后来老父亲患病去世,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最艰难是他办的企业破产。
  芦传斗办过养猪场、开过轻体板厂,都以失败而告终。1994年,不服输的芦传斗七凑八借筹集了20万元资金决定上马山楂饼厂。他呕心沥血建厂房;夜以继日进设备、购原料;四邻八乡招工人,终于青州市顺发食品厂顺利建成投产。他又马不停蹄地跑南京、跑绍兴、跑滨州四处联系业务。工厂由于经验不足,疏于管理,跑冒滴漏严重,再加上好多经销商欠款不给,或路跑失踪,到第三年的年底,食品厂血本无归,欠下11万元债务,宣告破产。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11万元可是个天文数字,这沉重的债务,把芦传斗和妻子拖入了万丈深渊。须知当初借钱是七大姑八大姨、邻里、朋友你3000,他5000凑起来的呀,而且还有银行7万元贷款,不还钱还怎么做人?还钱吧,对于上有年迈母亲,下有未成年的孩子的芦传斗来说是个天大的难题。两个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以泪洗面。他们想到了死。妻子王立新找到唯一的姐姐哭着说:“姐姐呀,我没法活了,两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家人见他俩想不开,都来好言相劝。女儿和儿子放学回家见到这种情景抱着妈妈的腿哭喊着:“妈妈,你不能这样,你要是死了,我们可就成了没娘的孩子了啊……”孩子们的这一句话终于触动了妈妈敏感的神经,把走向死亡边缘的两口子拽了回来。是啊,为了孩子也不能死啊。
  放弃了死亡的念头,可怎么还债呢?芦传斗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卖房子还债!“我不同意!”“你疯了吗?”“这可是我们家唯一的财产,卖了我们就没家了啊。”家人纷纷表示不同意见。倔强的芦传斗耐心说服大家:“欠大家的钱不还,我心不安啊,卖掉房子还帐,是没了退路,却能获得人们的同情,证明了我们的为人和信誉度,人家还会继续和我们做生意的。”芦传斗毅然决然卖掉了处在村中心位置的房子。签协议的时候,需要家人签字,当不喑世事、15岁的女儿和10岁儿子在协议书上签字的时候,芦传斗两口子的心在流血,这对恩爱夫妻抱头痛哭,他们在心里默默地下决心,为了孩子一定要还清债务,重整旗鼓另开张,背水一战再创业。芦传斗和妻子擦干眼泪,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了起来。
  经过认真的考察、论证,他们打算上一个纸箱厂,许多原来打过交道的企业看到老芦为人实在,主动提出用他的纸箱,这更增强了老芦的信心。经过紧张的筹备,1997年秋天,芦传斗新建的顺发纸箱厂正式开业。他两口子接受以前办企业的教训,亲自下车间干活,严把产品质量关,同时处处精打细算,减少原料浪费和损耗,把价格压到了最底。纸箱厂慢慢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业务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老天有眼,芦传斗终于走出人生的低谷,创业成功。
  两口子管理工厂的同时精心赡养老人,认真培养两个孩子上学,长大成人。2012年,无家可归的芦传斗在村里重新买了一栋房子,又有了新的家。57岁的芦传斗把工厂交给孩子经营,自己和妻子在家照看孙子和孙女,享天伦之乐。现在儿子和女儿都很懂事、孝顺,他们经常说,当初你和我爸爸为了我们活了下来,我们今后也要为了你们的晚年幸福而很好地工作、生活。
  在照顾孙子的间隙,芦传斗喜欢上了唱歌。没有音乐基础的他,有一股年轻时的倔强劲头,他买了一个录音机,天天跟着学歌,记歌词,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现在的他已经能够熟练地演唱40多首歌曲,成为附近小有名气的农民歌手,经常在演唱会上登台演出。他歌唱新生活,歌唱新时代,幸福地安度晚年……
   (童腊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