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长寿之乡”的宜居密码
□本报记者 狄笑男
日前,记者从潍坊市老龄办了解到,2017年潍坊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共210.7万。在各县市区百岁老人分布图上,高密百岁及以上老人共82人,数量居潍坊第一位,而青州百岁及以上老人共73人,排名第二位。
近日,记者从青州市老龄办获悉,截止到2017年底,青州市百岁及以上老人共73人,其中男性11名,女性61名,其中益都街道有百岁老人8名,排名第一,弥河镇有百岁老人7名,排名第二。青州市在2016年就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潍坊各县市区中高密、青州百岁老人最多,原因是什么呢?记者带您解读长寿密码。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形成宜居环境
青州市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洽接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群山迭翠,东北部沃野平川。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温暖适中。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64mm,多年平均气温12.7℃。
据今年3月份公开的数据,青州市林地总面积76.6万亩,森林面积72.84万亩,湿地总面积2.8439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2.38%。“林地多,空气质量好,负氧离子含量高,就容易让人长寿。”青州市老龄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比如王坟镇西股村,就在密林深处,是有名的“长寿村”。
水资源丰富,汛期雨量集中,利于河流发育。境内河流分属弥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过境河流有弥河、淄河两条。青州市城区饮用水水源主要取自弥河流域,该流域全部设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雨区内基本为无耕作、无污染区域。青州自来水常年检测合格率保持100%,饮用水经权威部门检测,认为含有降低人体胆固醇、软化血管、防止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促进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锶、硒、偏硅酸等微量元素,长期饮用有助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深厚的孝文化积淀形成浓郁孝道氛围
青州有孝老爱亲的传统,老人们生活得都很幸福安逸,自然也会长寿。元朝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故事人物中,有十四位生在青州或与青州有关,这奠定了青州是中华孝文化发源地的基础。青州万年桥上明朝的浮雕《二十四孝图》,是我国最早在公共场所展示二十四孝的古迹。明代嘉靖年间刻在青州云门山摩崖上的巨寿,以“寿比南山”之意而凿,人称为“云门献寿”。
以孝治市成效明显。青州市始终把加强孝德教育、弘扬孝德文化作为推进老龄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贯穿于治家、治村、治镇、治市之中。全市有1人入选“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人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孝星。青州市组织开展了以“孝”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推动孝德工程从家庭文化向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延伸。把“以孝治村”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实行全覆盖,使孝德文化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丰富的特产和健康的饮食形成天然养生之道
青州这块肥田沃土上处处飘逸着果蔬芬芳,青州蜜桃、弥河银瓜、敞口山楂、青州柿果、青州全蝎等闻名遐迩。如弥河银瓜,又称为贡品银瓜,是甜瓜类中最为优良的品种。青州民间特色小吃更是丰富多彩,如青州煎饼、夹河驴肉、庙子全羊、老汤牛肉、软枣炒面、青州酥饼、隆盛糕点、白肉血肠、葱油饼、油香等,在满足青州人口福的同时,形成了具有青州特色的天然养生之道。
饮食方式健康。青州长寿老人的饮食特点,一是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多蔬菜类型。青州人主食面食,早晚多食粥,易于消化和人体吸收,可润肠通便,降低肠胃病的发生。二是饮食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青州人喜食野菜、野味,常吃的食物中,很多本身就是药物,如蒲公英、苦菜、车前子、菊花牙、蝉蛹、全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