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包括企业职工养老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覆盖的是有工作单位的城镇职工。其中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包括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居保)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覆盖的是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和农村居民。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虽然都是属于社会保险,但是不论是参保人员范围和缴费办法,以及待遇都是不一样的,相差甚远,主要是以下几个区别:
一、保障对象不同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保障城镇就业群体;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的是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群体。
二、实施强度不同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强制实施的,是雇主、用人单位包括劳动者个人都必须按照规定缴费基数和比例来缴费的,最低缴费要满15年,并且要缴纳到退休年龄,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属于自愿参保,强调的是由政府加以引导,政府补贴城乡居民积极参保。对于距离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足15年的,可以不必缴纳到15年。
三、缴费标准不同
城镇职工是按月缴费,以本人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是按照比例缴费的,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居民养老保险是按年缴费,是按照固定的数额缴费的,由国家补贴和个人缴费结合。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中“有弹性”,这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没有的。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有规定的缴费比例、规定的领取资格、规定的支付标准,总体来讲是没有太大的弹性的。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里有一条原则叫做“有弹性”,比如设计的缴费标准从300元至5000元共12个档次。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进行选择。这就是为了适应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民收入水平差异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
四、领取待遇不同
从领取待遇的时间来看,职工养老保险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办理相关手续,一般来说,男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导致的提前退休。而且还必须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居民养老保险起步晚,很多人年纪很大了才开始参保,到60岁时也不可能缴费满15年了。所以政策也对这部分人做出了特殊的规定,其中包括不间断缴费也可认定、延长缴费时间、一次性补缴等等。
从领取待遇养老金上来看,不论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待遇都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但二者的计发办法不尽相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相同的,都是以个人达到60周岁(或退休年龄)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于139(139指个人账户计发系数)。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二者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是以绝对额来确定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较为繁杂,其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相加后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加发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按照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确定。计算参保人员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时,应当包括其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
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水平要远远高于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高,待遇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于没有收入,起点低,缴费少,待遇也是较低的。
五、筹资结构不同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主要筹资方是用人单位,虽然个人也缴费,但用人单位缴的是主要部分。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主要供款方是政府,政府给了现在的老年人基础养老金,同时对中青年的缴费也予以补助。最大的不同就是第三方筹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集体经济,国家还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六、统筹机制不同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的缴费部份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基金,不记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因此,如果参保人以灵活就业方式缴费的,其中60%的个人缴费要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只有40%记入本人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没有进行统筹,不论是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还他人资助全部记入本人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总的来说,这两种保险都是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的一项基本生活保障。 (聂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