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尽责“真担当” 爱心涌动“金潮来”
——青州农商银行推动重点企业灾后加速重建
□本报通讯员 张海霞
金潮来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青州市王坟镇涝洼村,是一家专注于山楂制作生产的果类深加工龙头企业。受“温比亚”台风连日强降雨影响,王坟镇大面积山洪暴发,金潮来厂房受灾严重,室内水位达3.3米,50吨地磅被水冲走,直接经济损失达4000万元,成为此次灾区受灾最严重的企业。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抢险救灾工作部署,青州农商银行关键时候站出来、节骨眼上挺上去,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发挥金融助农主力军作用,大力支持金潮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第一时间做好重点企业灾后重建金融保障工作。
突出“快”字,抓安全救助。灾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董事长带队的抗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抢险突击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及时奔赴灾区一线现场查看灾情,靠前指挥部署具体工作,安排王坟镇金融挂职副镇长及时对接镇党委班子成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排红马甲救援队反复进行入户排查,协助地方政府撤离厂区群众200余人,确保所有群众安全转移,未发生因撤离不及时而导致的人员伤亡。
突出“准”字,抓信贷让利。组织专人第一时间上门了解客户信贷资金需求,精心为金潮来设计救灾帮扶专项贷款,落实利率优惠措施,对受灾原贷款,做到不压贷、不抽贷、不人为增加贷款条件,保障企业用贷稳步过渡;对企业重建资金需求,开通信贷办理绿色渠道,提高办贷效率,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灾后重建资金支持,自企业提报申请之后24小时,为企业成功发贷款1000万元,执行基准利率,确保信贷资金第一时间发放到受灾企业手中,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
突出“实”字,抓后勤保障。加快对各营业网点机房、线路等逐一排查,确保金融服务不中断。安排专项救灾资金,积极协调排水带、挖掘机等抢险设备,抢修企业周边道路、桥梁、电网等关键基础设施。设立流动金融服务站,启用流动银行服务车,为企业上门办理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员工现金需求,并协助发放救灾捐赠款和有关物资。及时开放部分营业网点供企业受灾群众休息、住宿,优先解决受灾员工安全饮水、吃饭、过夜等问题。
突出“全”字,抓公益帮扶。全员动员、全员部署,号召全行干部员工大力发扬“五加二”“白+黑”精神,组织员工进驻金潮来企业开展淤泥清理、消毒防疫等公益帮扶服务,为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做好准备。引导发动企业职工到岗到位,加快实现复工生产。广泛凝聚救灾合力,通过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美篇等渠道发布受灾企业建设需求和重建动态,积极争取最佳发展舆论环境。
市交通运输局全力推进灾后重建
本报讯 (王志强)受台风“温比亚”影响,我市农村公路遭受严重毁坏。灾情发生后,市交通运输局迅速行动,昼夜抢修,在第一时间抢通道路后,不等不靠,持续发力,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建设工作。
一是做好水毁数据统计上报。成立灾后水毁情况统计小组,以5个管养中心为单位,分别对辖区内的县乡道路进行全面清查,第一时间掌握水毁数据,并做好数据上报工作。据统计,我市农村公路路面损毁145.41公里,桥梁冲毁86座,桥涵损毁110座,挡墙、护坡等砌石防护工程损毁467420立方米,初步估算修复和重建资金投入7.2亿元。
二是做好隐患排查。聘请2家设计公司,组织10名专家对所有县道、县管道路及部分损毁严重的乡道进行排查,并根据摸排出的道路、桥梁、涵洞损毁情况展开施工图设计,研究制定灾后重建方案。目前所有县道、县管道路已排查完毕,施工修复设计预计本月25日前完成;邀请省公路桥梁检测中心对辖区所有桥梁进行专业检测鉴定,9月15日前鉴定完毕并统一出具检测报告。
三是做好水毁道路安全处置。对主要道路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设立标识牌、反光堆、警戒线等明显安全警示设施,同时采取限制通行、设置引导标志、夜间警示灯等措施,全面做好安全提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四是做好省国资委、交通运输厅援建协调对接工作。主动对接山东高速集团、山东黄金集团、兖矿集团、山东交通规划设计院等援建单位,积极申请勘测设计、项目施工及补助资金等各方面援助。
五是做好帮扶村灾后重建工作。协调机械清理村内淤泥,为陈家园村搭设便桥一座;组织系统职工、企业踊跃捐资捐物,截至目前,共筹得9万余元物资,帮助受扶村渡过难关。
经济开发区坚持“三聚”工作法 助推灾后重建
本报讯 (王云鹤)为尽快恢复辖区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经济开发区坚持“三聚”工作法,整合工作力量,做好监督检查,贯彻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好受灾群众的现实困难,为救灾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积聚“工作力”,解决实际困难。一是立即组织包村干部深入所包村庄,严肃工作纪律,详细宣讲市委、市政府救灾重建有关政策,准确了解村情民意,消除群众恐慌情绪和等靠心理,组织各村“两委”开展生产自救、物资发放、消毒防疫等工作;二是准确掌握受灾农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受灾户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并公示,制定切实可行的救助计划和措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三是做好救灾物资发放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标准流程,并留存照片和领取人签名,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心里痛快,消除了因救灾物资发放而引发的攀比心理和不满情绪,为救灾重建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
凝聚“监督力”,确保风清气正。一是成立经济开发区抗灾救灾物资资金监督组,划好廉洁“底线”“红线”,确保抗灾救灾物资资金的公平、公正、公开使用;二是认真传达市委、市政府、市纪委有关精神,严明工作纪律和救灾重建政策,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确保人人在岗,时时到位;三是由纪工委加强对辖区内包靠干部、村干部在岗在位和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用好“四种形态”,对擅离职守、不假外出、推诿扯皮、瞒报漏报、措施执行不到位等工作不力、怠政失职责任人进行问责追责,杜绝截留截用、贪污私分救灾物资资金等问题,为救灾重建工作提供严明的纪律保障。
汇聚“正能量”,振奋人心士气。一是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组织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辖区内企业开展捐助活动,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二是积极宣传开发区涌现出的抗灾救灾模范人物及先进事迹,用正能量鼓舞人心士气;三是抽调信访办、党建办和各管区工作骨干组成群众工作小分队,深入重点区域和重点村庄,及时当面了解群众诉求,协调处理群众问题,杜绝因灾情引发的信访事件,为救灾重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