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2版: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人文

第3版
人文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登仰天山摩云崮——探古山寨之谜
云门献寿——第四届“九九”老人节书画邀请展开幕
泰华铂金旺铺理想生活,从拥有一间商铺开始!
工伤预防基础知识之职业健康
公告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伤预防基础知识之职业健康

  

  (2)空气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体积突然发生变化引起压力突变或气体中有涡流,引起气体分子扰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鼓风机、通风机、空气压缩机、燃气轮机等发出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所发出的声音。
  14、噪声可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多方面的。噪声会妨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人容易感觉疲乏、烦躁,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准确牲降低等,噪声可直接影响作业能力和效率。由于噪声掩盖了作业场所的危险信号或警报,使人不易察觉,往往还可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
  长期接触强烈噪声会对人体产生以下有害影响:
  (1)听力系统。噪声的有害作用主要是对听力系统的损害。在强噪声作用下,可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引起噪尸聋;极强噪声可导致听力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即爆震性聋。
  (2)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失调,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耳鸣、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易怒等症状。
  (3)其他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其他系统的应激反应,如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加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等。
  15、如何控制和减小作业场所的噪声危害?
  采用一定的措施可以降低噪声强度和减小噪声危害。这些措施主要有:
  (1)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即消声和隔声,如使用汽车排气消声器、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等。
  (2)加强个人防护,使用劳动防护用具。
 
 
  1)合理使用耳塞。防噪声耳塞、耳罩具有一定的防噪声效果。根据耳道大小选择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分贝(A),对局频噪声的阻隔效果更好。
  2)改善劳动作业安排。工作日中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作业的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3)卫生保健措施。
  1)接触噪声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以听力检查为重点,对于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应加以治疗和加强观察,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岗位。
  2)有明显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得参加接触强烈噪声的工作。
  16、高温作业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当高温环境的热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可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1)人体热平衡。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可导致体温上升。如体温上升到38℃以上时,一部分人即可表现出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中暑或热衰竭。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者由于排汗增多而丧失大量水分、盐分,若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可出现工作效率低、乏力、口渴、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等现象。
  (3)循环系统。在高温条件下作业,皮肤血管扩张,血管紧张度降低,可使血压下降。但在高温与重体力劳动相结合情况下,血压也可增高,但舒张压一般不增高,甚至略有降低。脉搏加快,心脏负担加重。
  (4)消化系统。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易引起消化道胃液分泌减少,因而造成食欲减退。高温作业工人消化道疾病患病率往往高干一般工人,而且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
  (5)泌尿系统。长期在高温条件下作业,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以导致肾功能不会。
  (6)神经系统。在高温、热辐射环境下作业,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由于劳动者的反应速度降低,正确性和协调性受到阻碍,所以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主要包括:
  (1)做好防暑降温的组织保障,加强宣传教育。
  (2)改革工艺,改进设备,认真落实隔热与通风的技术措施。
  (3)保证休息。高温下作业应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可采用小换班、增加工作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方法。休息地点应远离热源,应备有清凉饮料、风扇、洗澡设备等。有条件的可在休息室安装空调或采取其他防暑降温措施。
  (4)高温作业人员应适当饮用合乎卫生要求的含盐饮料,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和盐分。增加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的摄入,以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5)加强个人防护。高温作业的工作服应结实、耐热、宽大、便于操作,应按不同作业需要,佩戴工作帽、防护眼镜、隔热面罩及穿隔热靴等。
  (6)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人暑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18、作业场所内的放射源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职工有可能接触到放射佳物质(放射源)。放射源发出的放射线,可作用于人体的细胞、组织和体液,直接破坏机体结构或使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发生障碍。当人体受到超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照射时,便可产生一系列的病变(放射病),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19、在有放射源的工作场所工作,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在有放射源的工作场所中,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1)严格遵守执行放射源使用和保管的安全操作规程与制度。
  (2)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工作时随时检查辐射剂量,建立个人接受辐射剂量卡,保证在容许的辐射剂量下工作。
  (3)缩短受照射时间,工作时可实行轮换操作制度。
  (4)尽量增大与放射源的操作距离,距离趟远,受辐射危害越小,如使用机械手远距离操作。
  (5)采用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铅)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
  (6)操作中严格遵守个人卫生防护措施,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防止放射性物质污染皮肤或经口进人体内。
  (7)加强宣传教育。学习辐射危害的卫生知识和防护措施。非相关操作人员不要盲目进入有放射源警示标志的作业场所。
 
工伤预防基础知识之自救到救
 
 
  (1)遇到伤害事故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2)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的条件下,一般不要随便搬动、伤员。
  (3)暂不要给伤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4)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员而无人照管。
  (5)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卫生、防疫、 公安等有关部门报告,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伤员有多少、伤情如何、做过什么处理等。
  (6)伤员较多时,根据伤情对伤员分类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缀、先近后远。
  (7)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员,立即将伤员头部置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8)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9)现场抢救的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不可各自为政。
【专家提示】
  现场急救处理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伤员的主要伤情,特别是对重要的体征不能忽略遗漏,所以现场急救的检查要抓住重点。
  (1)心跳。心跳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100次。严重创伤、大出血等伤员,脉搏弱而快,每分钟跳120次以上时多为早期休克。当伤员死亡时,心跳停止。
  (2)呼吸。呼吸也是生命的基本体征,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20次。垂危伤员的呼吸多变快、变浅、不规则;当伤员临死前,咛吸变缓慢、不规则直至停止呼吸。在观察危重伤员的呼吸时,由于呼吸微弱,难以看到胸部明显的起伏,可以用小片棉花或小薄纸条、小草等放在伤员鼻孔旁,观察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来回飘动,以此来判定有无呼吸。
  (3)瞳孔。正常人两只眼睛的瞳孔等大、等圆,遇到光线照射时可以迅速收缩。当伤员受到严重伤害时,两侧的瞳孔常会不一样大,可能缩小或扩大。当用电筒光突然照射瞳孔时,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
  2、怎样做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1)使处于昏迷、失去知觉或假死状态的伤员仰卧,迅速解开其围巾、领口、紧身衣扣并放松腰带,颈部下方可以适当垫起以利呼吸畅通,切不可在头部下方垫物。同时,还应再一次检查伤员是否已停止呼吸。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