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范公泉诗碑①
刘时敩②
范公亭子城之西,石甃清泉霁色迷。
地下疑通沧海窍,檐前长护白云低。
东西土共沾甘泽,亿万年来镇古齐。
览罢不堪回首处,数声山鸟傍人啼。
成化八年春二月望旦之吉,赐进士第、奉议大夫佥山东按察司事
内江刘时敩拜题。
注释:①此碑,立于三贤祠院内、澄清轩门右旁石台上(其诗嘉靖《青州府志》有载)。碑宽72厘米,高123厘米,厚23厘米。碑诗为草书。
②刘时敩(xiào):明四川内江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使。擅诗文和书法。
谒范公泉诗碑①
石渠②
□□□□范公泉,徹底清流应碧天。
大宋有功真宰翰,清朝遗迹重名贤。
当时汲引多沾思,此日沉疴当可痊。
驻节渴思来满饮,濯缨几度漾轻涟。
赐进士出身奉议大夫山东按察司佥事□阳石渠翰卿书于成化十年冬十月。
注释:①此碑,嵌于澄清轩东山墙外侧。碑宽81.5厘米,高174厘米。碑字为行草。
②石渠,字翰卿。
游范公泉诗碑①
张盛②
吊古山城下,风清暑气微。甘泉澄素色,孤馆映斜晖。
适意尝春茗,乘凉解葛衣③。喜游先哲地,薄暮始言归。
予观风至青,览范公泉。文正公去世数百年,九原不可作矣。聊用前人韵和此,以寓景仰之意云。
成化丁酉夏四月望后。布政司左参议宜兴张盛题。
注释:①此碑,立于三贤祠范公井旁(其诗嘉靖《青州府志》有载)。碑宽50.5厘米,高101厘米,厚15.5厘米。碑诗为楷书。
②张盛:明江西宜兴人,天顺四年(1460)进士。成化十三年(1477)任山东布政左参议。诗为张盛游览范公亭时所作。
③解:有本作“觞”,此依明嘉靖《青州府志》卷7。
范公泉诗碑①
陈凤梧②
洋溪溪畔一泓清,天表先忧后乐情。
惠政已占医国手,遗泉犹著活人名。
薰风亭馆来山色,绿树城闉送鸟声。
旋汲绀寒荐新茗,满腔凉思濯尘缨。
予以巡抚至青州,阅视城池。西门之外,范公泉亭在焉。登览之余,为赋一律,以致瞻企之怀。
岁嘉靖癸未闰四月廿四日也。庐陵静亝③陈凤梧题。
注释:①此碑,立于三贤祠院内、范公祠前。宽65厘米,高170厘米,厚17.5厘米。诗碑为楷书。
②陈凤梧:字文鸣,明江西泰和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著名诗人,在山东青、沂一带留有多处诗刻。此诗是他巡抚青州时所作。
③亝:古“斋”字。
范文正公醴泉井铭碑①
范惟一②
毖彼洋溪,醴泉斯涌,实惟先公,惠政感动。
青人仰公,甃井如珙,液注灵虬,膏凝云绠。
起疾回残,功不旋踵。于万斯年,泽流弥永。
明嘉靖己丑,浙江按察使、十六世孙惟一撰。
闽人四明薛晨书③。□□□□□□□□石
注释:①此碑,镶嵌于澄清轩东山墙南角(铭文,嘉靖《青州府志》有载)。碑宽95厘米,高135厘米,厚16厘米。铭文为楷书。
②范惟一:字於中,范仲淹十六世孙。进士,历任广东按察司佥事、浙江副使督学政、河南参政等职。以南京太仆寺卿致仕。
③薛晨:字子熙,浙江鄞县人(祖籍闽)。应青州知府杜思之聘,参与嘉靖《青州府志》的编纂。善书。
范公泉诗碑①
张元孝②
君不见,齐城城西范公井,曾照当年范公影。范公一去不复返,异时此地成佳境。先贤口泽气尚存,甘棠遗爱谁能屏。貌公遗像龛公泉,千年恒对驼山岭。惟有此山见此公,后乐不废林泉景。古来豪杰宦辙经,山川草木皆引领。不独照耀翰墨光,抑且品题丹青炳。顾予昔忝宗伯省,谐世无术伤骨骾。一年谪宦此羁棲,数向寒泉挽修绠。冰壶日日漱琼液,涓滴解使心常惺。平生颇味海内水,此与金山可并骋。膏泽定有鬼神护,清流自与乾坤永。忽复飘然当去兹,泉声引韵若为哽。坎蛙讵测源流深,鸟鹊空噪梧桐冷。君不见,古人饮水必廉泉,临流洗耳须清颖。嗟哉此水可洗心,往来祠下宜深省。
太室山人张元孝。
范文正公,忠义感格。虽山川草木,无不效顺。而古青城西有泉,相传为范和药烹茗,味甲天下,人皆知嗜,而太室张公尤酷嗜焉。今荣擢远别,泉若眷恋,是太室以范公自期待,而泉亦以范公应之矣。太室既以此水洗涤,其心犹以为未足而歌终。又欲人洗涤之,诱人同归于忠义,其用心顾不韪欤。因命正人,与失路歌同刻之。
岁嘉靖丙申仲春,循斋李性谨识于左③。
注释:①此碑,嵌于三贤祠院内、南廊西墙上。碑宽102厘米,高59厘米,厚16厘米。诗碑为楷书。
②张元孝:河南汝阳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十三年(1534)任青州同知,体恤民情,为民拥戴。十五年,由青州同知擢礼部郎中。此诗是他临行前,游览范公亭而作。同游者淄川县令李性题记,并同镌碑以立。
③李性:嘉靖十四年(1535)始任淄川知县。 (下转二版) (张景孔)
范公泉诗碑 陈凤梧
范文正公醴泉井铭碑 范惟一
题范公泉诗碑 刘时敩
谒范公泉诗碑 石渠
游范公泉诗碑 张盛
范公泉诗碑 张元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