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宁云门山《竹林图》石刻
□房崇民
青州云门山上有一处景点,名称叫“海岱雄风”。该景点处于山腰间,环有石壁和一方平台。登山步道主路、登山步道支路在此分左右盘旋而上。面对着石壁左有武中奇所书《海岱雄风》四字石刻,向右数公尺即是于希宁绘的《竹林图》。登山游览者可在此小驻,观赏品鉴书画艺术。
《竹林图》石刻当下为云门山景区唯一现代绘画石刻,也是于希宁绘画作品中的力作之一。
于希宁(1913—2007),山东潍坊人,原名桂义,字希宁。早年于上海求学,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俞剑华等大师,经数十年刻苦研习,其绘画艺术由博及约、由工面简,以半工半简花卉画于画坛独立一格。
于希宁一生从事艺术教育,历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名誉院长,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美协名誉主席等职务。他是一位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艺术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
于希宁先生在八十年代初为了学术考察,曾来青州小住。其间足迹遍及云门山、驼山等名山。并到博物馆、范公亭等处进行了游览、参观、座谈等活动。参观博物馆时即兴绘制了一幅《白梅图》,作为赠品入馆收藏。来青州的这次考察活动对其后来创作《竹林图》,或许产生重要影响。而使得此图一枝一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青州之深情。
《竹林图》画面气韵生动,款识笔墨凝炼、诗意深远,展现了作者博大胸怀和艺术功力。
《竹林图》石刻横式:长178cm,宽55cm,图中竹竿从左下挺起,顶部冲出画外。始有六竿领先,虽粗细不一却竿竿刚劲。竹竿微向右倾又不失平衡。竹叶厚实浓密,占上部空间。竹根部有小竹及几组仰叶隽秀,向上呼应。另有七余竿竹据中间位置,或左或右呈摇摆状态,这皆为疾风所致。再右四竿细竹为密叶所累,交叉倾斜然而却不失张力,随风起舞呈多姿。
竹,劲节虚心,秀逸潇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描绘的题材之一。图中之竹看上去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表现竹干与竹叶的行笔中侧并用,连绵迅疾,充分表现出翠竹劲节冲霄,傲然临风的气度。
《竹林图》上题的是一首五言诗句,书写于画面右下方。题字内容及经营位置,均与竹林相得益彰、恰到妙处。
这是一首抒发胸中情怀,内容与云门山相关的题画诗:
冰霜任履撩,风雨焉折腰。
健笔惊雷电,云门透九霄。
乙丑年之春于希宁为云门山
在落款下盖作者姓名方章。两枚闲章钤于画幅左下位置。
希宁先生的这首诗作长题,字体遒劲,笔法沉稳,纵横洒脱,一气呵成。既具行书流畅之法,又有草书豪放之势。法度当来自於碑帖,又极具自家面貌。诗的前两句是赞颂竹之品格,后两句当为画家创作时的心境及状态了。
青州云门山是座历史文化名山,山上古今名人题刻众多。《竹林图》(作于1985年春季,李奈良勒石)作为当代名人绘画石刻,镌刻于山上显要之地,再为名山增光添彩。
笔者当年为服务人员曾参与希宁先生的青州之行,先生对艺术的执着深究,为人谦和之风度,至今仍记忆犹新。近日再次来到《竹林图》前拜读。其时,看到游人如织,且听到路过者均对此图赞赏有加,难免心生感慨:
三佳诗书画,风情劲节图。
挥洒犹神助,清韵任品读。
《竹林图》 于希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