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商品论包卖,同样的钱,大家是拿量多的还是量少的呢?
我也许真有职业病,但自知还算不上聪明人,要不然“性价比”这个词怎么不是由我发明的呢!
说到买盐,那个五百克装的是多少钱一包,四百克装的是多少钱一包;儿童纸尿裤,三十片一包的多少钱,四十片装的一包是多少钱,买的和卖的都不是只用“包”来说得这样笼统。
可是,也有人非要这么算。
家附近的超市里有个杂食柜,卖烤地瓜,七块钱一斤,但也经常有三块钱一包儿的。也许就是小些,也许是品相差些,也许是天晚了些,一包儿少则七八两多则一斤二三两,总之,要比正常销售的便宜不少。买过之后发现,会选的话口感也差不多。那个柜的卖货员有两个,虽然总带着帽子和口罩,但说话的口气完全不同。那个个儿高的说话很和婉,另一个小个子说话很冷硬。
今天去超市,经过那个柜,发现成包的地瓜有好几包,品相还不差。我顺手拿起两包,“要一包!哪一包多?”待我说完,已经知道是废话了,站在眼前的是那个说话又硬又冲的小个子。“我们的地瓜不论秤,论包,每包都是好的,不过是看今天人少才这样卖……”虽然面前就守着台秤,她还是宁愿喋喋不休也绝不费那举手之劳。“另一包我就不给您送回来了。”若是平时,自己随便往别的秤上放一放,我会再还回一包,可今天没打算买其他东西,就准备直接去结账了,于是好心好意告诉她一声。
付完钱到出口的时候,才发现那个小个子卖货员一直跟在屁股后头,拿起我不要的那包地瓜,“就要一包你拿两包!还自己去称!我们是论包不论秤!”她脸对着所有付款的顾客,大有居高临下的意思。若不是有事着急走,又知道她不可理喻,还真想和她来一个辩论。已经付了款,多说无益。
路上回想起来,禁不住觉得那个卖地瓜的真傻,若是像另一个卖货员,笑眯眯地给往秤上一放,每个顾客都买到满意的那包相对多的,买的卖的都高兴,岂不是双赢吗?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经常这样缚在自己坚持的所谓标准里,做了别人对牛弹琴的牛呢? (陈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