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儒,青州市黄楼街道芦李村人,家里祖上都是地道的农民。自己有幸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成为青州花卉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奋力拼搏20多年,曾创出过成绩,也经受过挫折。
承包地试种花
1980年夏收后,李洪儒他们黄楼公社芦李大队的5个生产小队搞土地承包试点,每个生产小队允许1户农民承包3市亩土地,年缴纳承包费2000元,用来买队里的工分,好从生产小队里分得粮、钱、物等。
当时,社员们犹豫不决,都怕挣不出这些钱来。李洪儒心里盘算,这3亩地种成蔬菜,也不会赔本,何况种植什么自己说了算。结果,他成了第三生产小队的试点承包户。这次土地承包试点,全村仅有3个小队的4户农民承包了土地。
地既然包下来了,就得种起来,种啥好呢?承包了土地的人一般是想种蔬菜,在没有好的种植项目之前,他也是这么打算的。可是种蔬菜是体力活,季节性强,又是鲜活品,种、管、收、运、卖都很麻烦,况且自己一儿两女,都在上学。
正在琢磨着种啥好的时候,儿子考上了南京大学。他送儿子到南京吃柚子时,发现柚子的种子又大又好,忽然想起自己家里老辈们玩的盆景,其中的金桔、金枣等除了用香橼条嫁接外,柚子也是一种很好的砧木。他就嘱咐儿子以后再吃柚子的时候,把种子都集存起来。在南京逛街时,看到街两旁又高又大的棕榈树,特别是公园里的很好看,心里琢磨:棕榈树可以作盆景,长大了可以绿化,南京的气候和山东差不了很多,或许能长起来,说不定还能卖点钱。他从公园里要了份种植棕榈树的材料,回校告诉儿子,等公园里的棕榈树种子成熟,买点种子带回家。
放了寒假,儿子果然带回来一大包柚子和棕榈树种子--柚子种是他收集的,棕榈树种是公园里的师傅们帮着采摘的。由于棕榈树种子外壳很硬,不能直接播种,他就按照材料上说的,先把它拌上沙子堆到了南墙根。
第二年春天,播种前,他把棕榈树种子放进瓮里,倒入一大锅开水,搅拌之后,周围缠上保温层,一周后拿出来,种子的皮还是砍不动。他就用同样方法又把它闷了一个星期,最后能砍动了,然后进行催芽。柚子种经过浸泡后很快都发了芽,可棕树种子发芽很慢。柚子芽窜得大长长了,棕榈树种子才有一部分发芽。他也不等了,就不抱希望的把它撒到了一小块地里,结果后来苗子出得都很齐,而且很密。其余地里种上了一些蔬菜。
万元户第一家
这年秋天,两种苗子长到一拃多高,到了卖苗的时候了。怎么卖?上哪卖?当时交通条件不好,又没有专业市场,只能到相对大一点的集市零卖。李洪儒从亲戚家借来一辆德国造的旧自行车,车上绑上个篓子,装上苗子,骑车赶集卖。一开始,赶临朐的龙岗集,赶益都城里的河滩集,后来赶潍坊的大集,但主要还是去潍坊。到潍坊100多里路,早上天不亮就出发,路上要骑3个多小时,出太阳时赶到集上。当时柚子苗一棵能卖一块多钱,棕树苗也能卖到四五毛一棵。两个月下来,柚子苗全部卖完,棕树苗也卖掉大部分,两种共卖了6000元。再加上卖蔬菜的钱,一年下来收入万元。他家成为当时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这年,他被授予黄楼公社致富带头人。
到了1982年,村里的地全部承包到了户,也不用再交承包费买工分了,村里的人看到李洪儒种花和菜挣了钱,种花种菜的越来越多起来。这样以来,市场上花的品种也多起来了,上年种过的柚子苗,在潍坊集上一棵最多能卖两三毛钱,再种是不行了,必须新种好的品种。他父亲以前喜欢种佛手,家里正好有几棵佛手树,他就开始培育佛手苗。育苗过程中有了意外的发现:他把准备第二年育苗的佛手枝捆起来,吊在水井水面上,春天提上来一看,不仅发了芽,还生了根。他用这些树枝育苗,结果长得很好。他种了四五年佛手树,虽收入一般,可也过得去,但他觉着这样下去不行,还得想其它办法。
1986年的一天,他约叔伯兄弟李洪亮去青州城里,参观了人民公园,也去了河滩大集,最后到了一养花人家。他们在养花人家里发现了一棵很好看的花,一问才知道是杜鹃花。后多方打听得知,杜鹃花产于辽宁丹东,他就亲自去了一趟,买回来几棵一试,行情很好。他就自己开着三轮车去买进来一批,以后就让去东北的车往回捎。杜鹃花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最早仿照人民公园的玻璃温室,建造了一个半地下花棚,后因光照时间短,就把它改建在了地面。花棚里主要种植杜鹃、仙客来,也种了菊花、月季等花卉,这些花除了他们赶集卖外,潍坊等地的许多花贩也来购买。1987年,他作为唯一的花卉个体户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秋季花木交易会。
后来,他又承包村里50亩果园种植杜鹃花。一年多的时间,光杜鹃花就挣了60万元。种花的同时,又去南方购进龙柏、雪松、冬青等绿化树苗,当苗木都长起来时,南方苗木出现过剩,大批的树苗运过来,冲击得他们没有了竞争力。他这时承包土地70多亩,雇了不少管理人员,工资和承包费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当他思考着怎么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时,1989年底,他患上了严重的脉管炎,先在青州市人民医院,后又转到济南省中医院,治了一年,于1990年底出院回家。
公司+基地+市场
李洪儒回家养病的近两年里,认真总结了10年来种植花卉的经验、教训,仔细研判了花卉业的发展趋势。俗话说得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青州花卉要有大发展,必须走公司加基地联市场的路子,必须形成千家万户种花、养花、买卖花的产业集群。这一想法确定之后,就有了率先创办花卉公司的冲动。可是,办公司得需要人,建基地得需要地,搞市场得需要钱,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才能行得通。黄楼镇的领导在他过去包地种花的10年里,一直给予鼓励和支持,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次想办大的,感觉直面领导,心里还是多少有点怯懦。于是,采用了缓冲的办法。
那是1992年8月的一天早晨,他和大女儿天华说,你今天上午去镇上找一找有祥玉书记,就说我想在镇区公路边要二三百亩地建花卉公司。女儿一听坚决不去,经他再三劝说,好歹撵着去了。她到了镇上,有书记正在开会部署工作。等了一会儿,有书记看到他女儿在门口站着,就问:天华,你来干啥?女儿把他的话一说,有书记接着说,你爷说得好,他刚能咧,人家一亩地种茄子还卖六七千咧,种洋柿子卖一万啊!谁家能拿出二三百亩地叫他种花啊,你和你爷说,门也没有啊!
女儿一听,扭头就往家跑。她回来委屈地说,我说不去,你非得叫我去。他说,这事你不用管了。又接着对大家说,今天下午打扫卫生,把院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等着有书记明天来。大家伙儿都说,你是不是在做梦。他说,甭管做梦不做梦,干不完不收工。第二天,他早早地吃了饭,先生着炉子,烧上水,把茶壶、茶杯刷得干干净净。还没等水烧开,外面汽车一响,他知道是有书记来了。他一出门,有书记也下了车,他说,这么早你就来了,有书记说你那么急,我能不急吗?我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他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向他作了汇报,有书记不住地点头听着。那天他们一直聊了4个小时,眼看着晌午多了,有书记站起来也没说话,包一夹就往外走,他也没挽留,赶紧送出去。有书记到了车跟前,又回过头来说,老李啊,你的想法我同意,今下午就开党委会,明天就给你割地。有书记这么一说,他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当天晚上,本村在镇上工作的一名干部就来和他说,有书记叫我告诉你,地已定下来了,沙营村以北、黄楼村以南、辛庄村以东这3个地方让你选。他说太好了,请你转告有书记,直接定在辛庄以东。
第二天就叫他一起去看地调地,一共调给了230亩。地点确定之后,立马开始规划设计,当年就垒起了院墙,盖起了六间办公室。1993年,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市场大厅,成立了青州市万红花卉有限公司。揭牌那天,镇上有书记亲自主持并讲话。次年又建起了1万平方米的花卉交易大厅,同时建起了大型盆栽花卉基地和花盆厂,公司改称为山东省万红花卉有限公司。
花都花红万家
公司的成立,基地的建成,市场的启用,带动了黄楼镇及周边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没出几年,市场大厅周围,镇中心道路两旁就盖满了经营各种花卉的门店,而且大多是前店后园。附近村庄的种花户每年都在成倍地增加,花卉品种也由原来的十几种增至几十种、几百种,与花有关的花盆、花土、花肥等上百种用品陆续上市,长途的、短途的运输专业户也应运而生。黄楼花卉的产业链基本形成了。公司成立后的近10 年里,通过抓好培育种植、科学管理、技术投入和拓展市场渠道,经济和社会效益年年提高。李洪儒先后被授予潍坊市勤劳致富带头人、青州市乡村优秀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农村科技大王、影响青州花卉产业30年发展十大花卉人物、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近些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花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做,从政策、土地、资金、技术等各方面为花卉产业“铺路架桥”。自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花博会,尤其是2009的全国第七届花博会在青州的成功举办,让青州花卉名扬天下。目前,全市花卉种植面积13.1万亩,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5万人,花卉品种已达3000多个,广销全国30多个省市区,年产值93亿元。青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和花卉物流中心,是名符其实的“花都”。据了解,现在的大多数种花户年收入少则几万元、几十万元,多得达百万元以上。“花红万家”,真是实至名归。
光阴似箭,转眼已过几十年。如今,李洪儒虽不直接参与花卉产业,但一直关注着,还想在有生之年为青州花卉事业做点贡献。
李洪儒(右)与外国专家交流花卉技术
李洪儒翻阅花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