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龙宫故址在万年桥南首、今眼科医院大门北侧崖坡处。据传说,赫龙为人们敬奉的五龙之一,有降水患之神威。有赫龙在万年桥头镇守,可确保万年桥和青州全城百姓免遭水患之灾。
赫龙宫,始建年代无考。从原宫内之建筑风格及宫中的古柏分析,该宫的创建年代最晚不迟于明代中期。从该宫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看,此宫当在明初重修南阳城时,借北门城墙外之凹地,依城墙而建,距今当在500年以上。
赫龙宫为一道教宫观,因受当时地理位置的限制,分东西两院。山门坐南面北,正对万年桥。进山门有坐南面北的大殿三楹,檐下悬“赫龙宫”大木匾,迎面有抱柱联一副:“海潮潮,潮潮潮,潮潮潮落;水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进殿居中是大半人高的神台,神台之上塑着赫龙坐像,像高2米有余,人身龙头,形态半人半龙,身披橘黄色龙袍,面色蓝绿相间。神台两旁两根立体盘龙雕柱,龙头探出立柱半米有余,活龙活现。特别是那两只龙爪,雕工精细,架势逼真,其挥爪之势,着实让人望而生畏。赫龙塑像身后,离后墙1米处有屏风式镂空背屏,上雕祥云,下雕海水,居中立雕一巨龙,龙头居高而下,虎视眈眈,龙爪犹如饿龙扑食,场景阴森可怖。东西两山墙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四神像,手中各执不同法器,姿势各异。贴西南角处,有院门可通西院。西院比东院大两倍,内有坐南面北的大殿五楹,殿前有高大的露台,台阶五级。大殿的中三间有六扇落地式木格大门,两头两间下为砖墙,上为格棂花窗。殿前有两株碗口粗的黄杨树,对植在砖铺的露台上。大殿内迎面供的是元始天尊塑像,两旁配祭着老君、吕祖像。三面墙上,绘着精美的壁画二十四孝图。不知是巧合还是经意安排,该宫中的二十四孝壁画,与万年桥栏板上的二十四孝图基本出自同一蓝本,绘画及雕刻手法如出一辙。院内除南大殿外,另有出厦的东厢三间、北屋两间为斋房僧舍。该宫未毁前,东西两院内有古柏数株,遮天盖日。又因该宫东南两面紧倚城墙,阴山背后,再加上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塑像,入宫者无不感到阴森恐怖,毛骨悚然。
赫龙宫虽是一座道教宫观,但不知从何年始,却一直有和尚住宫主持宫务。据走访解放前宫中最后一名当地盖姓小道士证实,至建国前的十几年间,宫中的最后两任住宫和尚,都是由法庆寺派来的,宫中的一切开销均由法庆寺拨付。法庆寺内的僧侣,与赫龙宫的道士时有来往。
据民间传说,赫龙神有呼风唤雨、镇水患、保百姓平安之神威。看来,古人把赫龙宫建在万年桥南首,绝非偶然。传说归传说,从建了赫龙宫以来的500年间,南阳河经历了无数次洪水肆虐,万年桥却始终安然无恙。据当地老人回忆,在民国20年代末,南阳河曾发过一次很大的洪水,洪水曾漫过桥面,但大桥仍坚如磐石,巍然屹立。
至建国前夕,赫龙宫宫内之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建国后不久,因扒城墙修建万年桥南首的马路,宫之建筑被全部拆除,最后的那个住宫和尚和小道士于建国初期还俗。本文中的多数内容,便是其中一位在世的小道士提供的。 (有令衡)
日伪时期的赫龙宫旧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