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3版: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人文

第2版
人文

第4版
摄影·广告
 
标题导航
青州赞歌
南湖红船承载的轻与重
老花镜
青州市博物馆带您解读文物保护密码
潍坊日报社青州分社开展宣传单夹报派送业务
公告栏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州赞歌

  

 传承绿色带动发展,成为时代样本

◇迟玉红
 
  每当走进王坟镇,就会被眼前的群山叠翠所吸引。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映,鸟鸣落在山涧,让人心旷神怡,连同手中的文字也禁不住生机萌动起来。
  王坟镇地处青州市西南山区,是山东省面积较大的纯山区乡镇。多年来,王坟镇的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是拼出来的。上世纪60-70年代,10年的时间,他们投入劳力1万多人,动用土石24000方,砌河坝4500米,造地2000亩,建水库2个。进入80年代,保护生态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
  “守住一片山,家值钱万贯;护住一片林,吃喝不求人。”这是我们王坟人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家训。在我少年的记忆里,每到雨后经常跟父亲到山顶上栽松柏。每个孩子都知道,节假日跟父母上山栽树是必须做的事,很多学生、老百姓、党员为了当地的发展都积极向上级领导献言献策。
  1989年3月,市委书记隋华堂同志收到钓鱼台乡白羊口初级中学初三·二班学生王德亮的一封信——《让荒坡荒地尽快披上绿装》。这名初中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向领导谏言大力植树造林的积极作用。利用荒坡荒地植树造林,是开发山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步伐的一个重要内容。
  2009年6月,王坟镇上稍村党员张俊亮看到一山之隔的临朐石门坊景区人流如织,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在调研本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上书反映上稍村自然资源丰富,人文传说众多,希望得到领导重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封信引起了王立胜书记的高度重视,亲笔做了批示。此信反映了一个市民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
  王坟镇始终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开发模式,全年治山、整地、育林的小流域治理工程不间断。在治理现场设立指挥部,扎帐篷、开锅灶,吃住都在山上。镇带村、村带户、党员带群众,让荒山三年小变样、五年大变样。2001年取消“两工”后,王坟镇又采取项目化运作的形式,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项目,深入推进山区治理。
  90年代初期,开山卖石头一夜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王坟境内青石储量多,质量更胜一筹,一些农民也眼红心跳跃跃欲试。王坟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坚决不走开山卖石的发财捷径,对开山采石行为“零容忍”。为了保护山区生态环境,连老百姓自己盖房用的石材也要花钱到外地购买。这么多年来,即使镇财政再困难,也没有一届党委政府萌生过开山卖石的想法,捍卫青山已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的神圣责任,这份责任重于泰山。
  “林是种出来的,更是护出来的”王坟镇每个村的村规民约中,都有封山禁牧的明文规定。老百姓有句俗话:三分种树七分看护。到了大旱年景,一连几月不下雨实属常见,而绵延的林木不抵一丝星火。随着王坟生态旅游的兴旺,森林植被的管护和防火工作又增加了难度。但在王坟防火安全意识已经根植于普通民众心中,上坡干活不带香烟、不烧地堰、上坟祭祀改烧纸钱为埋纸钱。
  姜立新时任王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水利站站长,见证了30年来该镇维护生态发展的点点滴滴。王坟镇位于青州西南部山区,地势高,青石地区多,蓄水难,收成多少全由老天说了算。逄山、黄马等多个流域有20万亩山峦没有地下水源。从1997年起,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水利、农业等方面的专家深入该镇,对抗旱保苗进行技术指导。当地村民们听说这次能彻底解决吃水难问题,积极性都非常高,纷纷主动捐款,自觉要求参加义务挖渠劳动。冬天土层冻土有二三十厘米厚,他们就用火烤、用锤子砸,希望能早日完工吃上水。到目前为止,先后投资3.6亿元,兴修蓄水池520个、水窖6300个、扬水站7个,铺设地下输水管道60万米、防渗渠2万米,发展节水灌溉5万亩,仅靠储存自然降水,可保证20万亩山峦一个多月用水。
  王坟镇靠生态农业模式走出致富路,种有机菜,养黑山猪、家禽。在青州市省级生态示范村——乖场村,有一座新建的生态示范园。2010年以前,这里的农民还靠天吃饭,靠几分薄田过日子。而现在,通过土地流转这里已经变成标准化有机农业示范园。坚持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面积推广有机耕作模式,实施“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品牌”四轮驱动战略,已建成仰天农庄、百纳城葡萄种植基地等有机农业示范园,发展有机产品涵盖蔬菜、果品、小杂粮、畜牧等多个领域,“仰天山”蔬菜、“燕子村”香椿等73个特色产品获得有机认证。
  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对外招商,加快旅游资源整合。近几年引进了九龙峪生态旅游区、清风寨景区等大项目,依托原生态风光和农家特色,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特色村。
  以孝治村而闻名的侯王村,启动土地流转,建起320亩有机农业示范园,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基地;成立旱菜合作社、果蔬合作社,注册自己的商标;为方便群众,建起一座大型农贸市场,带动周边30多个村庄的发展。让山里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冯先家当初最大的梦想。他下一步的梦想是打造一个让城里人来这里过上山里人生活的乡镇。
  上白洋村支部书记高维生,被当地人称为“傻子村官”。他借助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传说这一优势,带动老百姓搞旅游发展,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村打造成为潍坊市乡村旅游的标杆,为乡村振兴战略竖起了一面旗帜。
  “先有胡林古,后有青州府”这是青州人都熟悉的一句话。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贫穷落后,许多村民相继迁居其它地方。这里逐渐地土地荒芜,房屋废弃,胡林古成了只剩40多个老人的空心村。而今,小村在乡村振兴之风的吹拂下正在建设为红色教育基地,吸引城市人口养生养老的休闲圣地,向着逆城市化快速进军,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自1986年至今,王坟镇历经12任党委书记。一届届党委政府一手抓生态管护,保住青山绿水;一手抓生态经济。“宁肯舍弃地方财政收入,也决不破坏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理念已成为王坟镇历任当家人的共识,并约定一直传承至今。一张蓝图绘到底,年年立业、久久为功,成就了今天的绿色生态王坟。
 
小区 记载了家乡的变迁
◇胡庆军
 
风起了,从窗口向外望去
看到的是一片宁静的天空和宽敞的居民楼
 
对面那幢房子的粉红色墙面有些陈旧,那个美丽的居民小区
静静地伫立在我们的视线里,树叶有些黄了
风起时,叶子随微风摇曳
这个几年前在这个城市还属首屈一指的居民小区
如今已经显得十分普通了
 
光阴拂过,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变得更加和谐
日新月异的城乡建设折射出这里的变迁和文明的进程
城区主干道、绿地、白鸽、彩路
辉映了雕塑相映成趣的广场。色调典雅的建筑群以及风格各异的商业步行街
点缀在城市居民小区间,那些痕迹塑造着城市的和谐、文明的主旋律
 
如今,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多了不少排列整齐的楼房,统一的外型,统一的绿化
像繁星一样散落,一幅幅不同的画卷在目光里演绎
老人们在小区里悠闲地散步
小孩们在花草丛中嬉戏打闹
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
曾经荒芜的荒地上建起了栋栋高楼
曾经的杂草地变成了整洁的居民小区
 
在露台上品一杯午后的咖啡,在落地窗前读一篇散文
城市旧貌为新颜所更替,那些社区正串起城市灵动的细胞
给城市增添蓬勃向上的精神,它是城市中最实用的雕塑
见证、书写了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