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陈国伟 王有国 李继刚)经济开发区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全面吹响企业复工复产集结号,分类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确保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织密防控网络,扎实做好企业复工复产防疫工作。截至2月12号,已组织220家企业进行复工复产,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
建立复工复产备案制度,制定完备、可操作性强的复工复产程序,督促企业根据复工复产须知逐条准备相关工作,特别是强化返岗员工健康状况核查、防疫物资配备、厂区消杀防疫等工作,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防控体系后,提报开工申请。
健全开工申请相应机制,将辖区内企业分布划分成十大片区,每个片区成立复核专班,及时对网格内申请复工的企业进行现场审核,确保企业各项防疫措施全面到位后方可开工。截至2月12号,已组织220家企业进行复工复产,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压实主体责任,时刻绷紧企业防疫及安全生产弦。
强化对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树立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督促企业抓好内部疫情防控工作及安全生产的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制定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应急处置预案,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情况报告、物资调配、力量调动等措施。督促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尽量减少人员大范围流动,强化物流车辆管理,降低疫情输入风险,实现“疫情防控、生产经营、安全生产”三不误。
强化压力传导,全面加强连续性生产企业疫情防控。分类推进复产复工,对保障民生的节假日期间连续性生产企业,督促企业按照上级有关疫情防控规定和要求,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的防控措施,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开足马力生产。督促中化弘润、博奥炭黑等连续性生产企业实行厂区封闭管理,对进出人员、车辆严格检查检测;建立职工体温日监测制度,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做好厂区消杀防疫,每天至少两次对厂区进行全面消杀,重点区域增加消杀频次;倡导采取“小班制”生产模式和分批错峰就餐模式,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响应的应急处理机制。
健全服务机制,主动为复工复产企业排忧解难。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后仍面临水、电、气、物流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难题,为此,开发区对已复工企业进行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主动协助、指导企业做好防控物资保障,协调卫生防疫力量进行重点服务指导,与交通部门积极沟通,确保区内企业车辆、员工通行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