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龙,山东省邹县人,汉族,1984年11月应征入伍,1985年5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被成都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保送济南陆军学校学习。
吃苦耐劳大练兵
刘龙应征入伍时,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向英雄学习,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上战场。”训练中,他非常刻苦、勤奋,刘龙所在团接到了临战训练的命令,他训练的劲头更足了,为表明参战态度,刘龙第一时间上交了保证书和决心书。临战训练是艰苦的,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各项军事技能,每一个动作要领反复演练成百上千遍,不能有丝毫变形或者做不到位,必须练成自然反应、条件反射,因为一个小小的马虎、失误,在战场上都可能是致命的。这对于一个刚刚学会“齐步走”的新兵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刘龙有股子倔强劲,越是不行越要练,别人练10遍我练100遍。射击训练,刘龙一趴就是几个小时;战术动作,肘部、膝盖磨出了血,刘龙全然不顾。三个月下来,刘龙拿到全优成绩,受到连首长和同志们的一致称赞。
不久,刘龙和战友们开赴老山。临上前线以前,又进行了近似实战的训练。云南的天气酷热难当,蚊虫叮咬,气候多变,北方战士初到那里,很不适应。刘龙和战友们始终坚持“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信念,自觉地投入到训练中。每天负重,摸爬滚打,练习排地雷、炸暗堡、拼刺刀。训练中他左腿摔伤,首长想把他调出尖刀班,他执意不肯,以全连爬山比赛第四名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留在了尖刀班。
不惧危险做军工
刘龙所在部队作战分为阵地防御和出击拔点两个阶段。在防御作战阶段,刘龙所在四班在营部承担警戒任务,同时兼顾做军工,担负输送给养、弹药,搬运伤员等任务。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路过一段约100多米的沼泽地,有条长年流水不断、水深没过脚面的小溪流。沼泽表面上深草覆盖,被炮火炸得弹坑累累。为了防止越军的偷袭,踩出的小路两边布满地雷。这里是解放军到前沿阵地的必经之路,也是越军特工偷袭之地。越军为阻击解放军,用高射机枪、阻击步枪和火炮封锁这块平地,好多战士牺牲在这里,战士们都叫它“百米生死线”。在隆隆的炮火中,刘龙带领两名战友,数次冒着敌人的炮火,穿越生死线,运送弹药、给养。刘龙先后参与执行任务24次,运送伤员4人,弹药2万余发,给养0.85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英勇杀敌擒俘虏
1986年1月28日清晨,刘龙所在部队参加老山前沿拔点进攻战斗,出击167阵地为“盾牌1号”,兄弟部队出击黄泥坝阵地为“盾牌2号”,因此,也叫“双盾行动”。
167阵地是敌人在清水地区右翼前沿防御要点,东临泸江,西北与解放军控制的156无名高地相对峙,西距解放军168高地山脚约120米。该高地呈东南、西北走向,宽约140米、长约170米、比高约30米。东北部为土质,西侧和东南部为石质。该高地地域狭小,石质部分约占整个高地的五分之二,自然洞穴较多。与解放军156、156无名、168、166等阵地比邻,近者相隔40米左右,威胁较大。
凌晨2点,指挥部下达命令:“各突击队向前靠近,迅速到达预定位置,做好战斗准备。”刘龙所在的第三突击队立即由潜伏地向167高地秘密隐蔽摸进。路上,刘龙他们弓着腰,手里拿着几天前放的绳子或是电话线拼命向前跑,这样既不会跑错方向,也不会误踩地雷。
7点整,随着一声令下,纵深、前沿各火炮一起开火。一时间,万炮齐发,似疾风暴雨,轰隆的爆炸声中整个阵地开了花。大地在颤抖,山石翻滚,树木倾覆。在强大炮火的轰炸下,阵地上硝烟笼罩,敌人的哨位被炸飞,火炮阵地被清洗。在炮火的掩护下,突击队员们发起勇猛冲击。刘龙所在4连第一、二、三突击队直插167高地顶端。刘龙担任第三突击队第二小组组长,率段来强、王继光攻打越军1号哨位,然后再支援突击队攻占主峰。1号哨位是一个天然的猫耳洞,洞里的越军发现突击队员在接近,马上用机枪火力封锁道路。段来强抓起几块TNT炸药,投到越军洞口。紧接着,刘龙和王继光抢占有利地形,对洞口射击。段来强在战友的掩护下,趁着硝烟未散,冲到了越军洞口。他拉开爆破筒的导火索,在手里停了一会儿,果断塞进去。
一声巨响,越军1号哨位被炸飞了。
接下来,他们三人冲向越军占领的主峰阵地。途中越军另一个高地上的机枪火力再度封锁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三人只能隐蔽下来。在刘龙和王继光强火力掩护下,段来强装好火箭弹,一发就将越军机枪火力点摧毁。他们又往前冲了20多米,发现左前方还有一个伪装严密的越军哨位。三人冲过去,准备爆破这个洞口。离洞口8米时,一发越军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三人同时受伤,段来强腹部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王继光轻伤,刘龙的左眼和面部多处受伤。刘龙迅速爬起,抱起段来强,给他包扎止血。刘龙把王继光叫到身边说:“你背着段来强,在后面跟着,我去干掉那个火力点。”刘龙的脸上在流血,王继光说:“你自己还没包扎呢。”刘龙说“没事!”刘龙想只要能站起来,就义无反顾干掉敌人。接近那个洞口后,刘龙怕暴露自己,没有打枪,就用手榴弹。第一枚手榴弹用力过大,碰到洞壁反弹回来。刘龙迅速卧倒,“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刘龙冷静下来,把三枚手榴弹一块儿准确地投入洞中。随着一声巨响,趁着硝烟,刘龙快速跑到洞口用枪对准里面,发现了两具敌人的尸体。刘龙怕他们没有死,又挨个地检查了一遍。这时刘龙看见十几个突击队员都向主峰冲锋,马上就冲过去支援。战场上硝烟弥漫,刘龙右手举枪,背靠石壁,调动全部的听觉和视觉向前进。突然刘龙的头顶上方有机枪的响声,刘龙抓紧石壁向上看,距自己头顶一米多,有一个屯兵洞。“打掉他!”刘龙把三枚手榴弹捆成捆扔了进去,机枪立刻哑了。刘龙继续向前走,突然前面5米处有冲锋枪在射击。刘龙悄悄接近,发现有个敌人在工事里蹲着射击。刘龙决定抓个活的,照准敌人的脑袋一枪托砸下去,却砸在了工事的石头上,砸出了一溜火星。原来刘龙的左眼刚才被炸伤,视力还没有恢复,脸上的血流下来又遮挡了部分视线,导致视线模糊,砸偏了。敌人反应很快,调转枪口就是一梭子子弹,可巧,由于两人已经贴身,枪管伸到了刘龙的肩膀上,子弹都飞上了天空。说时迟那时快,刘龙一把就掐住了敌人的脖子。敌人死命挣扎,双手在刘龙的脸上乱抓乱掐。刘龙两眼一闭,双手继续用力。一会儿功夫,敌人不挣扎了,昏死在地上。刘龙这才睁开眼睛,用手摸摸脖子,没事儿,看来没有再受伤。刘龙刚刚喘息了一会儿,发现那个敌人也苏醒了,并且在流泪痛哭。刘龙脱口就说:“你别哭,我不打你了。”可是敌人听不懂,刘龙战前学习的越语,一句也想不起来了。刘龙把他从地上拉起来,他看了看刘龙,转身要跑。刘龙急了,跳起来扑上去抓住了他的头发,又掐住了敌人的脖子。扭打中,刘龙看见正面第一突击队的人向主峰冲来,刘龙知道正面有一个敌人的轻机枪洞口,立刻大叫“卧倒!”战友们迅速卧倒。刘龙怕他们向自己射击,就大声叫第一突击队一个队员的名字:“王新占!”王新占也认出了刘龙,说:“你在跟谁打?”刘龙说:“耗子!”在战场上,因为敌人在山洞里,所以约定俗成,称敌人为“耗子”。王新占说:“我来帮你!”刘龙说:“你不要动,你们的正前方有个洞,里面有敌人,快炸了它!”这时,王继光也赶上来了,协助刘龙一起将敌人捆住。刘龙通过报话机向上级汇报“抓了一个活的!”战友们一片欢呼,因为这是该团作战以来所抓获的唯一一个俘虏。刘龙、王继光押着俘虏后撤途中,敌人一发炮弹打来,刘龙迅速扑在俘虏身上。俘虏保住了,刘龙左脚却被弹片削去了三个脚趾,他顾不上包扎伤口,忍着剧痛把俘虏押送到指定位置。经审问,俘虏是越军的一个上士班长,俘虏提供了正面越军的重要部署情况。刘龙生擒越兵,为推动掌握战场主动权上进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战斗,突击分队以156、168、169为依托阵地,顺利出击敌167阵地,从早7点开始到下午15时,历时7个多小时,全歼守敌。战后,刘龙被成都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部队保送济南陆军学校学习。刘龙的亲密战友段来强壮烈牺牲,被追记一等功,王继光荣立一等功。
爱管“闲事”是本色
刘龙无论走到哪里,都时刻以一个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一次,他从军校回部队,在公共汽车上,忽然一位姑娘慌慌张张地跑到了他身边小声地说:“叔叔,有小偷,我害怕。”刘龙一看,姑娘的座位边上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没有抓到证据,刘龙不便出手。刘龙靠过去,用手指捅了捅其中的一位说:“老实点。”小偷一看刘龙穿着军装,不敢放肆了,悄悄地躲到了一边,看到刘龙盯着他们,也不敢下手了。刘龙招呼姑娘回来坐下,刘龙站在旁边,直到靠近一个站点,那群小偷下了车,刘龙才返回自己的座位。刘龙的亲人后来知道这件事后,担心他的安全:“你在战场上受过伤了,小偷人多,你打不过他们,今后不要再管这种闲事了。”刘龙说:“我是当兵的,不能给军人丢脸,这种闲事我管定了。”
强将手下无弱兵
刘龙从军校毕业后,分配回原部队担任排长。在军事训练中,他结合战场实战经验,教战士们各种武器的熟练运用和战术配合,使每一个战士都做到技术过硬,能独立作战。刘龙带出来的兵个个军事素质好、技术本领高,有15名战士被调到其他连队担任班长。
刘龙支持战士们学习文化,只要有报名考军校的战士,在保证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他都尽量安排时间,叫他们复习功课。在刘龙的支持下,两位战士考入军校。
只要听到有干部发牢骚,说有的士兵是“捣蛋鬼”,难管理,刘龙就接上话茬:“叫他到我的排里。”有个老兵,凭借自己军事素质好,经常不服从管理,刘龙就申请把他调到自己手下。每次训练,刘龙都叫他站在自己身边说:“只要做到我这个样就行。”尽管刘龙有伤残,军事训练却一点都不含糊。一段时间下来,那个老兵对刘龙心服口服,再也不骄傲自大了。
后来刘龙担任一机连连长,也是身先士卒,狠抓训练。在全团大比武中,获得了全团第一的好成绩。
2004年,刘龙退休安置于青州市军干所。他积极参与当地教育下一代工作,被青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为“五老志愿者”,经常到各学校做红色传统教育报告,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欢迎和尊敬。 (闫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