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2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3版
民生·社会

第4版
翰墨青州
 
标题导航
摘掉“贫困帽” 走上“小康路”
“咱也说说现在的好日子”
市园林绿化中心助力小区清除“五乱”顽疾
益都街道加快培育创新平台
青州市阅读学会党支部开展“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城市”主题党日活动
我市举行名家书法作品赠送活动
潍坊日报社青州分社开展宣传单夹报派送业务
一个个美丽庭院“扮靓”美丽乡村
庙子镇美丽庭院创建 提升乡风文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咱也说说现在的好日子”

  

 ——王府街道井塘村脱贫攻坚记

 
  本报讯 (张云凤)“中央决策真英明,群众句句听得真,致富要靠自己动手,勤发奋!精准扶贫暖人心,吃水不忘挖井人,国家政策实在好,要感恩!……”走进王府街道井塘古村,远远就能听到村民们表演的“三句半”,循声来到古村内的大舞台前,这里正在举行群众文体活动,吸引了台下一群男女老少前来观看,台下的听众听得津津有味,台上的表演者说得热火朝天。吴道贵、吴兆胜、孙全香就是“三句半”的表演者,“要不是因为旅游,我们也不会有这么近的好工作。”他们之所以表演的绘声绘色那是因为“三句半”的内容正是自己脱贫之路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井塘村充分发挥旅游业就业容量大、进入门槛低的优势,在该村积极开展“党支部+合作社+古村旅游”模式,引导大学生和本村贫困人口参与就业,带动村民参与景区服务、旅游商品制作和销售,让贫困户增收脱贫,解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致富,走出了一条以旅游景区为依托,造血与输血并举的扶贫新路子。
  “旅游产品加工+贫困户”。立足井塘古村旅游市场需求,结合地方特色,自主研发民俗工艺品、工艺包、杂粮煎饼等特色手工产品在古村内销售,采取“前店后厂”的方式,带动贫困人口从事特色旅游产品加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旅游扶贫项目+贫困户”。以古村为中心,规划旅游精品线路,带动贫困人口从事民间艺术表演、保洁、导游等旅游服务工作,月收入过1000元,实现贫困户通过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农产品加工+贫困户”。井塘村的山楂片加工业在全国有名,村主任孙世德带头加工销售,产品发往全国各地,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村两委开会决定在荒山上划出一定面积作为加工场地,带动全村户户加工,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近万元。
  旅游产品的打造和开发成为扶贫的一大亮点。其中,土特产成为特色旅游产品,延伸了旅游产业链,也给井塘大山里的群众带来了无限商机。曾经是山区贫穷代名词的草药、土鸡蛋、土蜂蜜,如今都紧俏起来,来到井塘古村旅游的人们总会买上一些带回家。景区内的“木栏石板”摊点,不仅是融合在山间小径的风景线,更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链。村民介绍说:“往年山里采的湿花椒没人要,现在游客到村民家里一斤10块找着买,土鸡蛋一个1块抢着要。旅游开发,让我们这里的山货成了紧缺的东西。”旅游的发展,游客的不断涌入,真正成为像井塘村这样的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活水”。村书记孙全铭说:“我们在景区内及公路沿线规划建设农特产品销售网点,实行明码标价管理,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倾斜、重点帮扶,让旅游产品生产销售更规范、让贫困群众经营收入更丰厚。”
  井塘村依托优质旅游资源,将旅游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引导景区周边居民发展农家乐、土特产品销售、旅游产品开发、特色饮食发展等协同发展,精准衔接助推贫困群众搭上旅游“便车”,巩固脱贫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