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弥河镇产业扶贫项目——火银瓜大棚
本报记者 杨忠明
实习记者 李 栋
“多亏了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让我也能分得政策红利,我现在每年都能拿到低保金、残疾补助、护理补贴、粮食补贴……加起来能有五六千块钱呢!”4月26日,刚领到补贴的邵庄镇西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贺效福感激地说。
今年以来,青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潍坊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政策集合、项目集中、资金聚集、措施集合“组合拳”。
保障生活
政府兜底解决衣食住行
在东夏镇史文光家中,扶贫专干一再叮嘱他,生活上有啥需要的第一时间联系他。史文光感动地说:“啥时候也没忘了俺这困难户,吃得好、穿得暖,身体棒棒的,疫情打不倒俺”。
我市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密切关注居民的生活、住房、用水等方面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切实解决贫困户吃喝住行等一系列问题。我市住建局早在2019年就组织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建档立卡,对前期排查出的4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鉴定、逐户排查,有效解决了我市农村困难住户安居问题,为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饮水安全及优惠政策,保障全市人民的生活用水,保障生活困难群众放心喝水、开心饮水。为确保困难群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掉队,我市整合工作力量,深入落实包靠工作机制,督促各镇街道开发区扶贫专干、包户干部“一对一”对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信息手段科学摸排建档立卡困难群众的疫情防控和基本生活必需品储备保障情况,确保疫情面前,关心关爱不缺失。
产业互助
全面打造脱贫产业链
4月3日,天气晴好,一大早,村主任张成领和建档立卡户王彦荣等人就来到果园里为果树挂网,给果树裹上保护层。“在青州市和镇上的支持下,我们成立金岭南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苹果、桃、猕猴桃等林果经济,同时搞巴马香猪养殖,通过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打出了品牌,实现了村集体稳定增收。”张成领告诉记者,去年王坟镇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村里实施金洋食品厂冷库配套项目,为本村及周边村38个贫困户解决了就业。
深度实施产业扶贫,将脱贫攻坚与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依托旅游、林果、蔬菜、花卉等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打造扶贫项目,严格项目库管理、筛选和第三方评审制度,全面建成第一书记村产业扶贫项目18个,产业集群亮点项目2个,推动产业扶贫深入发展。我市立足于当地花卉产业,打造特色花卉产业链,形成“合作社+农户”带动贫困户脱贫。村民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按亩租用土地,租用土地的钱一次性付清,同时村民也可以去园区上班,花卉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打造扶贫开发新模式,将脱贫攻坚与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以“高效、规范、精准”为标准,打造了百余个扶贫项目,数个特色旅游项目,收益完全用于贫困户脱贫工作和帮扶公益事业。
助力脱贫增设专项公益性岗位
迎着朝阳,青州市云门山街道西十里村村民李国华,背起喷雾器继续对村庄进行消毒作业。作为一名建档立卡继续享受政策的贫困户,李国华现在的工作在专门开发的脱贫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1730元,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目前,我市开发安置的149名脱贫公益性岗位人员已全部上岗。
今年,疫情的突然来袭,使得贫困户无法外出务工、经济收入更加无法保障。面对疫情,我市积极响应,为解决帮扶人员就业困难,无经济来源的问题,增设疫情防控公益性岗位200个。同时相关单位对帮扶人员进行摸底调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帮扶人员取得联系,把疫情期间就业困难的帮扶人员优先安排到防控公益性岗位,使帮扶人员的日常生活得到保障。近年来,我市积极完善健全贫困户、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机制,通过加大排查力度、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大学生、贫困户、无收入家庭等群体帮扶力度。目前已安置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200余个,城镇失业家庭公益性岗位600余个,公益性岗位大学生200余人,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
精准施策
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北西坡村建档立卡户陈宗焕与儿子在英科医疗公司找到了称心的工作,每月收入5000元以上,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前没有工作,儿子上学、丈夫瘫痪在床,赚钱无门路,现在我通过培训后村里帮着联系了工作,全家也有了稳定的收入。”陈宗焕说。
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有针对性地免费开展农民画、设施农业、家政服务等就业技能培训,让贫困人口掌握谋生手段或技能手艺,促进转移就业。深入开展金融扶贫,与潍坊银行青州金鼎支行签订合作协议,将省级提前批资金存入三方监管账户,对贴息和风险补偿实行全程监督;阳光开展“富民生产贷”,在种养殖、果品加工、运输等11个行业,为贫困户提供信贷支持。聚焦社会扶贫,畅通数据信息比对、共享机制,引导各部门单位强化服务意识,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发挥职能优势,鼓励志愿者协会、党员、个人参与到攻坚工作中来,对贫困群众进行帮扶关爱。三年来,累计发放“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共计2318.9万元,资助252人创业脱贫,产业带动脱贫224户,组织培训贫困人员24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