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可喜成绩
本报讯 5月17日上午,鞠立强市长在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连续两年台风洪涝灾害,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落实“123633”工作思路,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五强四宜”城市目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9.3亿元,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9亿元,增长1%,扣除减税降费等因素同口径增长1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464元、20582元,增长6.8%和9.1%。
(一)工业新动能逐步起势。中化弘润产值超过500亿元,列山东省百强企业第21位。卡特彼勒新增资7亿元,是年内全省最大的“世界500强”增资项目。尧王制药列入省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试点首批企业。耐威智能科技等4家企业入选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宇信钙业食品级碳酸钙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英科医疗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亚泰机械、联科科技等22家企业入选省和潍坊市“专精特新”[1]中小企业,华瑞丰机械等3家企业认定为潍坊市级“隐形冠军”[2]企业。晨宇电气等128个新旧动能转换暨稳投资支撑项目扎实推进。度辰智能制造产业园、东虹博凯产业园初具规模,开启工业地产新模式。化工企业压减到100家以内,中联水泥列入工信部第四批绿色制造[3]名单。“华水及图”商标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覆盖率居潍坊第一位。全面实施“企业上云”[4]计划,贝特化工等117家企业在省企业上云平台完成注册,坦博尔、潍微科技获批潍坊市上云标杆企业。传统产业与高端技术实现有效对接,龙马风电等32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德威动力被评为潍坊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青州智能物联网产业园成功创建省首批示范数字经济园区。
(二)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新建2000亩优质桃现代产业园区和1100亩大樱桃基地。华盛农业等3家企业入选省首批“十强”产业集群[5]领军企业,九龙峪入选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名单,胡林谷等2家田园综合体入选潍坊市项目库。农业“三品一标”[6]达到200个,青州银瓜获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青州柿饼”纳入中欧第二批地理标志合作协定清单。花卉种苗生产突破5000万株,引进优良品种126个,完成8个重点花卉物流节点城市专线布局,推出8个品类花卉统一标志包装产品,青州花卉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品牌”,花卉苗木交易中心获评潍坊市第一批电商小镇,上榜全国商品交易综合百强市场,花博会市场化办会水平进一步提升。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青年农场主等700余人次,新注册成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217家,新增潍坊市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23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凯佳食品获“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称号,3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生猪数字化联合育种企业和省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我市获评全国蜂业优秀之乡、畜牧业统计监测综合考评优秀生产县和优秀价格监测县称号。河湖长制深入落实,清违清障330余处。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验收。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完成全市实用性村庄规划,761个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实现“一村一规划”;“四好农村路”[7]建设稳步推进,新建提升路网161公里,路面改善196公里,794个村庄实现“户户通”,新硬化街巷520万平方米,由年初的27.1%提升到87%;完成4880户涉农街道厕改和21处镇级农厕管护服务站建设,建成粪污中转站8座、农村公厕49座;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4万吨、沟塘淤泥27万吨、残垣断壁6000余处。弥河镇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史店村等7个村入选省级示范村,黄鹿井村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和省级美丽村居建设试点,赤涧等4个村获评省美丽乡村[8]。
(三)现代服务业强劲发展。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4A级景区1家,A级景区达到16家。井塘古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任性网络等2个项目入选省首批动能转换攻关项目。新建民宿11家,提升改造高档连锁酒店10家,30座旅游厕所顺利通过验收。八喜大集和潍坊旅游商品云展汇项目[9]投入运营,创新打造“1+N”文化旅游演艺项目[10]。博物馆群建设扎实推进,2个艺术馆完成主体工程。成立青州文化研究院、古籍文献整理研究所,编辑出版《青州镇村志》。成功举办艺博会、翰墨青州书画年会和首届收藏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展会。商贸物流业稳步发展,入选淘宝村播省级试点[11]。传化泓德“公路港”项目启动,瑞铭冷链检测云物流平台等4个项目列入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库,青州泰华城获评全国2019年绿色商场创建单位。新开行青州至俄罗斯、至青岛班列,开通海铁大通道,全年开行班列172列,是开行以来历年总数的4.5倍。国际陆港调增为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货运枢纽建设项目。
(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持续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古城步行街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东部新城建设步伐加快,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S102青州绕城段顺利验收通车。扎实开展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凤凰山路、驼山路等9条道路基础设施改造,以及尧王山东路等6条道路建设。持续提升公用事业保障能力,建成东城新能源供热中心,完成供热管网维修维护80公里,铺设水、气、暖各类管网60余公里。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12]复查验收。完成南环路西段、荣利街东段等道路绿化,城区8条深度保洁示范路实现“五扫五洒”。新建改造城市公厕10座,新建公园绿地2万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13]5处,云门山森林公园长寿路被评为第一批“山东省最美绿道”。数字化城管常态监管机制日趋完善,按期结案率95%以上。深入实施十大综合提升行动[14],再次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强化住房保障,改造提升52个老旧小区,完成3699套棚改任务,王母宫花园小区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成就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88亩,完成7个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增减挂钩项目验收,获取节余土地指标482.5亩。建筑业转型升级释放发展新动能,连续三年入选省建筑业10强县。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3项,顺利完成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调整行政权力事项31项,调整行政许可和镇街公共服务事项近200项。开发“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审管互动平台,在省内率先实现无差别受理。探索容缺受理机制,打造“2小时1趟腿”的公积金贷款“青州速度”。深化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验收,新批准立项省级标准化项目2个,华邦集团获第八届潍坊市长质量奖[15]。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为企业和社会减负13.35亿元。“双招双引”[16]力度不断加大,设立3处驻外招引机构,成立7支产业招商队伍,成功举办青州发展大会,扎实开展项目百日会战,落地项目69个。招院引所发展到23处,院士工作站发展到15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到16家,新认定省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处。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8个,10家企业获省创新竞技行动优胜奖,争取各级科技扶持资金8225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8家,产业占比23.4%。实施“青蓝万人计划”[17],成立市高级技工学校,培育技能人才4500多人。38人申获山东、鸢都惠才卡[18],1人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资格,4人入选齐鲁名师、齐鲁金融之星和首席技师。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市工商联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19]和全国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示范单位。外贸出口实绩企业达到298家,进出口总额70.8亿元,同比增长8.4%。八喜文旅集团推荐为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
(六)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开展脱贫攻坚质量提升行动,完成30380名扶贫对象全面“回头看”,对109个产业扶贫项目核查提升,修缮建设贫困户危房620户、安置145户。强力推动环保攻坚,大力开展工业、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整治和扬尘治理行动,完成86个蓝天保卫战重点整治项目,63家企业安装PM10在线监测设备。全面开展淄河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八大行动”[20],沿岸环境逐步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市控以上河流出境断面稳定达标。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转,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完成造林面积2.2万亩、植树207.7万株,创建为“山东省森林城市”。强化金融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积极帮助“破圈解链”[21],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查处力度,全力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全年核销不良贷款15.95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2.05%。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高危行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达标“全覆盖”。完善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体系,应急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涉恶团伙组织41个。创新“十调联动”[22]纠纷调解模式,调解成功率98%以上。深化法治宣传教育,被评为全省“七五”普法[23]中期先进市。完成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雪亮工程”[24]一期建成验收,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全覆盖”。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等系列重大活动保安全、保稳定、防风险任务。
(七)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民生支出占比达81.8%,26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1处,完成全民健身工程105处,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惠民服务机制日益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3000多场,新建非遗传习所2个。“借助文化行业协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被评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实施“中关村智库+青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合作项目”,新增省级“四型就业社区”[25]2处,城镇新增就业1.1万余人,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实现15连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推广利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创建为省级劳动争议调解示范点。全国职业年金研讨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年检。推进“银龄安康工程”,为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完成40个镇街公交站点建设,调整优化公共自行车站点42个,新上助力自行车2000辆、站点300个。以长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为改革试点,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及养老服务设施126处,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9张,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农村幸福院覆盖90%以上农村社区。获评第四次经济普查全国先进集体,连续第七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退役军人政策落实到位,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双拥共建进一步巩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港澳台、外事侨务、对口支援、宗教、统计、档案、气象、粮食安全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