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人文

第3版
文学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云和院
王炳照与浮雕《金田起义》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炳照与浮雕《金田起义》

  

  王炳照(1913—1986),字景秋,解放后常常署名王丙召,今青州市张高村人。他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浮雕《金田起义》的创作者。
  新华通讯社老记者周定舫,20世纪50年代采写的《人民英雄永重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记》一文,至今已有数十年了。数十年来,这篇文章屡屡被收进初中语文课文。1980年12月20日,上海《语文学习》编辑部,根据广大读者、初中学生及一些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曾专门查询过这篇课文中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座大型浮雕的作者。他们给北京人民出版社去信:“贵社1959年出版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集》一书中,在提到八幅大型浮雕的作者时,有7幅均介绍了作者姓名,惟独从碑身东面起第二幅《金田起义》,未署作者姓名。请帮助查询。”得到的答复是:“可查的,仅七幅有作者姓名,《金田起义》作者无人知晓。”后来经过查证,浮雕《金田起义》的作者,就是青州人王炳照。
乡间僻壤出骄子 凤凰展翅欲腾飞
  王炳照自幼酷爱美术,家里用完丢弃的旧账本,他也拿去在背面画些花呀、鸟呀、蝴蝶呀、小猫呀什么的,很逗人喜欢。在家乡读小学、中学时,每次上美术课,他对老师的要求都心领神会,画啥像啥,任课老师每看到他的作业,总是连声夸赞说:“这孩子将来定会成名家。”
  1935年8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翌年秋,受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在学校军事教官秦重民的介绍下,参加了复兴社。后来,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与复兴社断绝关系,停止了活动。
  在不重视文化艺术全面发展的解放前那段时间,雕塑艺术曾被人们视为雕虫小技,很少有人愿意献身于这门艺术。而王炳照不这样想,他看到祖国各地保留下来的无数中国古代石窟中的杰作,面对当时雕塑界今不如昔的现状,深感后人愧对古人,落后古人。想到这里,王炳照心里沉甸甸的,十分不安。他默默发誓:终生献身雕塑艺术,定为后人争口气。
千里跋涉拜名师 技艺精湛震京华
  1938年8月,王炳照前往四川璧山,考入国民党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专攻雕塑。三年学习期满,进行毕业考试时,他的成绩特别突出,因此被留校担任了助教。1944年8月,他投奔到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门下,在刘开渠工作室做助手。这对王炳照来说,圆了他梦寐以求的心愿。他趁此良机,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作,靠自己的颖敏,加之坚持不懈地钻研,终于在雕塑艺术上有了飞跃。这段时间,他协助刘开渠大师创作了几尊成功的塑像。其中,《孙中山先生》铜像,至今矗立在成都市街头,并被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45年,他在赴四川峨眉山参观考察时,结识了著名文豪郭沫若。由于两人情投意合,王炳照为郭老雕了一尊塑像。这尊塑像深受郭老妻子儿女们偏爱,一直小心翼翼地被保留在身边。事隔40年后,郭老的女儿在看望王炳照时,专门送了一张出自他本人之手的郭老塑像照片。相继,王炳照还为李宗仁、冯玉祥等名人作过塑像。李宗仁先生为表谢意,将一只精致的进口金壳怀表赠送给王炳照。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十分赏识王炳照的出众才华。新中国成立后,徐先生在筹建中央美术学院,招揽任教的知名画家及其他方面的艺术家时,马上考虑到王炳照。从此,王炳照成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少壮派”教师。刚满40岁的他,成为首批晋升为教授的教师之一。
  1951年,第一届全国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央美术学院派出了以徐悲鸿院长为首的10位画家、雕塑家列席大会,王炳照是其中之一。会上,英雄模范的动人事迹和革命精神深深感染着艺术家们,激起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王炳照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为参加蒙山阻击战的神枪手魏来国塑了一尊坐像,为战斗英雄苟福荣塑了一尊半身像,这两件作品分别在第二届全国美展和第一届全军美展中与观众见面。那准确严谨的造型功力和刻画人物形态的泥塑技巧,赢得了专家与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从1952年12月开始,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了开展“三反”和“五反”的决定。为配合运动的开展,王炳照带领学生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沿街大橱窗内,创作了一大批彩塑。王炳照亲自动手塑了一个被群众抓来的奸商。画面上的那奸商,阴沉着脸,着灰色长袍,两眼黯淡无光,浑身“奸气”暴露无遗,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如今,回忆起当年组织的这些活动,王炳照的学生,尽管都年逾花甲,对往事记忆忧新,对他们的恩师,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
多年夙愿终实现 一片丹心颂英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为纪念1840年以来在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以及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项工程不仅在政治、文化方面有其特殊意义,而且在工程设计和建造方面也有着它独特的要求和创新。这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工程。毛泽东主席与全体政协委员一起,参加了奠基仪式。工程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北京市市长彭真兼任,建筑专家梁思成、雕塑专家刘开渠、北京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任副主任委员。王炳照被选入纪念碑碑座大型汉白玉浮雕的八位作者之列,分工第二幅《金田起义》的创作。其余浮雕内容及作者是:《焚烧鸦片》为第一幅,由曾竹昭塑;《武昌起义》为第三幅,由傅天仇塑;《五四爱国运动》为第四幅,由滑田友塑;《五卅运动》为第五幅,由王乙临塑;《八一南昌起义》为第六幅,由萧传久塑;《抗日敌后游击战》为第七幅,由张松鹤塑;《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为第八幅,由刘开渠塑。
  能够承担一项全国亿万人民和国际上都瞩目的巨型雕像的创作重任,是一位雕塑家梦寐以求的事。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王炳照心中激动不已。就他个人生活来说。这算得上是一生最珍贵、最难忘、最辉煌的时期。
  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1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仅有10年左右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帝国主义输入的鸦片有增无减,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政府为了向侵略者支付赔款,加倍压榨老百姓。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只有起来造反。从1843年到1850年,全国共发生70多次农民起义。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生了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自号“太平军”。领袖是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起义不到两个月,就攻下南京,在南京建立起太平天国。不幸的是,在革命势力蓬勃发展的时候,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在政治上、军事上犯了一些错误,导致在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击败。
  接受任务后,王炳照满怀豪情壮志,亲往广西平县金田一带山区,进行徒步实地考察,收集革命史料。在近一个月的日日夜夜里,他对每桩革命事迹的特征、细节和当时太平军战士的服装、枪械、用具,都认真地、一丝不苟地研究和探索。他还在金田一带的几个村庄,连续召开座谈会, (下转二版)  (古青)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田起义)
 
 
徐悲鸿为王炳照樊曼琳主持婚礼——中央美院
 
 
1956年7月11日,北京,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雕塑家在天安门广场工作室合影。左起:张松鹤、萧传玖、王临乙、滑田友、刘开渠、王炳照(坐)、曾竹韶。傅天仇因故缺席。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