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新丽)青州市把农村公厕建设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把握定点布局、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三个重点,紧抓资金支持、质量安全、后期管护三个关键,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建设、示范引领三项措施,快速推进建设工作,截止到5月底,全市141个公厕在潍坊市率先完成建设。
把握三个重点,确保布局设计好
优化定点布局。在选址上,青州市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考虑村民的习惯,积极做好解释和说明,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注重发挥公厕的实际作用,优先选择在村委办公室、卫生室、广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高标准规划设计。组织各镇、街道分管领导赴江苏溧阳等先进地区学习农村公厕建设管理经验,认真学习《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农村公厕建设与管理规范》等文件,结合青州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际,坚持高标准设计,新建农村公共厕所要求全部达到城市二类建设标准以上,单个公共厕所建设面积不小于35平方,按照男厕位不少于两蹲位两站位,女厕位不少于三个蹲位进行配置。科学施工组织。针对青州市半山区半平原的地形地貌特点,在施工组织上,兼顾各村的不同特点、经济条件,不搞一刀切,灵活选取建设方式。平原乡镇地形较为平整,考虑节能和施工快捷,新建公厕全部采用装配式轻钢结构型公厕;山区乡镇地形受限,结合立地条件,灵活采用砖砌式公厕;已建有旅游公厕的村庄完善第三卫生间、工具间等功能分区和无障碍设施,高标准提升改造。
抓住三个关键,确保工程建设好
保证资金投入。在统筹用好省、市配套资金的情况下,市里出台补贴政策,实行“以奖代补”,由各镇街先行建设,市级验收后按照新建农村公厕10万元/座、改造提升公厕3万元/座的标准进行补贴,共筹措建设资金1300万元。严格质量把关。紧抓施工队伍确定、培训、监管、验收四个环节。由各镇街统一组织招投标确定施工队伍,优中选优,确保专业施工队伍质量。在施工前组织施工队伍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97人。在施工中,聘请工程监理,靠在施工现场,全程监督公厕施工建设;并选取村干部、村民代表参与材料选购和施工监督;同时,市住建局分片包靠,持续开展工程质量巡查,进行全覆盖督导。工程结束后,农业、财政、住建、城建等四部门组成市级联合验收组,专业人员参与,验收合格兑现奖补。落实管护措施。制定《青州市农村公厕建设管理办法》和《青州市农村公厕管理三项制度》,从公共厕所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从各村保洁员中选取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公厕管理员,在原来工资待遇基础上,每人每月补助100元。制定农村公厕考核办法,管理员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目前已确定公厕管理人员141人。
强化三项措施,确保工作推进好
健全组织机构。市里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联席会议,实施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包靠镇街督导机制,形成了部门联动、镇街实施的组织机构,为农村改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完善制度机制。改厕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方案》,明确农村公厕建设的任务目标、完成时间节点和奖惩措施。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把农村公厕建设工作列入乡村文明示范家园创建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推进考核机制,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每月考核后两名的镇街在年度考核总成绩中进行扣分。示范带动引领。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及时以周动态、现场会、电视专题等形式,对建设进度快的镇村及时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发挥市文明办、妇联、文旅、住建等部门创建文明示范家园、美丽乡村、美丽村居和旅游乡村的引领作用,对纳入创建范围的村庄优先建设公厕,全力加快农村公共厕所建设的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