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3版: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人文

第2版
人文

第4版
翰墨青州
 
标题导航
绝句之道
我们这一代
麦子黄梢了
叫魂儿
为老党员“送光明” 8名白内障患者已康复出院
青州市烛光公益端午节献爱心
七一慰问老党员 一花一叶送真情
诗韵青州
潍坊日报社青州分社开展宣传单夹报派送业务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绝句之道

  

 ——从欧阳鹤先生的一首诗谈起
□张景孔

 
  读2012年《中华诗词》第2期“吟坛百家”栏目,上面刊发的是欧阳鹤先生的诗词。整体质量很高,其中有一首《观虎跳峡悟写绝句之道》,特别引发了我的兴趣,并且产生了一些联想。于是认真阅读思考,整理成文。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今把原诗引述如下:
一水漪流万象融,渐行渐急渐成龙。
横江陡遇飞来石,破浪腾空上九重。
  欧阳鹤先生观看虎跳峡,灵感所动,立即与自己平日写诗的感受相碰撞,绝句如何写作与虎跳峡之物象相融合,于是吟哦成诗。此诗比喻贴切,意象灵动,气韵激荡,很值得品味。
  我们知道,绝句结构布局的方法很多,其中起、承、转、合四步法是人们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方法。我觉得,欧阳鹤先生的这首诗,本身就是这四步法的运用,同时也是对这四个方面的形象描述,所以对于如何进行绝句创作,很有启发意义。
  绝句的第一句为“起”。欧阳鹤先生诗的首句巧设比喻,平中见奇,意思明确:绝句之“起”,有如涓涓细流,蜿蜒流淌,形成微微涟漪,轻轻荡漾。句中一个“融”字,诗意更浓:虽然溪流初起,但是已融汇了大自然的万千气象,非同一般了。南宋诗论家、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有“发句好尤难得”的话,可见绝句起句不易。绝句起句的形式多样,或贴切入题,或巧借故事,或设立悬念,或似叙似议……像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起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句虽未出现题中的“闻”字,但实际是“闻”到笛声了:在一个静悄悄的春夜,是从谁家传来了凄清婉转、悠悠动人的笛声呢?句中特别是用一“暗”字,更使诗句陡然生姿,听到的笛声忽远忽近,或强或弱,若隐若现,缥缈不定,这就更加引人入思了。李白这首诗的起句紧扣题目,设置疑问,婀娜多姿,为第二句的承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绝句的第二句为“承”。欧阳鹤先生诗的第二句紧接着首句说:小溪起步之后,继续向前流淌,越来越湍急,越来越开阔,以至渐渐演变成为奔腾飞舞的巨龙了。这句诗连用三个“渐”字,形象写出了溪流急切行进、不断演化、逐步“成龙”的过程。用此句比喻,绝句第二句承接的状态是非常贴切形象而生动的。诚然,绝句第二句的承接有多种形式,或者在首句的基础上进而延伸,或者进一步申明题意,或者对第一句再作补充描述,或者进一步扩展诗意,等等。不管绝句第二句从什么角度承接,都要做到自然顺畅,衔接不脱。元代诗论家杨载在《诗法家教》中这样说:“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下面我们还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为例,此诗第二句为“散入春风满洛城”,承接起句:笛声散入和煦的春风之中,飞扬着,弥漫着,充满了整个的洛城(洛阳)。这句对第一句所写的内容又加以补充,对诗题又进一步破解,使诗意更浓,酣畅淋漓。正如欧阳鹤先生诗中所写,真乃“渐行渐急渐成龙”了!
  绝句的第三句为“转”。欧阳鹤先生诗的第三句写道:“横江陡遇飞来石”,是说小溪演化“成龙”以后,汹涌澎湃前行,陡然遇到了飞来的“横江”巨石,浩荡之水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此句诗用一个“陡遇”,说明形势之突然,又用一个“飞来”,说明气势之恢弘。欧阳先生此诗的“转”句,本身就是神来之笔啊!杨载在《诗法家教》中还说:“转”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欧阳先生本诗的“转”句当之无愧。我们再看杜甫的《赠花卿》:花卿,字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因平叛有功,便居功自傲,目无朝廷,放纵士兵大掠东蜀,还僭用天子音乐,演奏不止。对此,杜甫赠诗委婉地予以讽劝。此诗的“起”(锦城丝管日纷纷)、“承”(半入江风半入云)两句:那悠扬动听的乐曲,天天从花卿家里飞出,随风荡漾在锦城(成都)上空,一直飘渺在蓝天白云之间。至此,花卿家的乐曲之妙,演奏时间之长,传播范围之广,已写得淋漓尽致了,那么,第三句如何“转”呢?诗圣通过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吟出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一语双关(天上,指仙宫,又指帝王皇宫)的承接佳句,可谓匠心独运。绝句第三句的“转”,必须别开生面,再出新境;还必须与第二句的诗意相“粘”,不可脱节。杨载有言:绝句之法,“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变化得好,则第四句为顺流之舟矣。”此言诚如是也。
  绝句的第四句为“合”。欧阳先生诗的结句堪称为佳:激荡浩流之水在陡然遇到“飞来”“横江”巨石的时候,澎然而起,浪花飞溅,自然是“破浪腾空上九重”了!欧阳先生这首绝句之“合”——结句,是何等有气势,何等贴切!南宋文学家姜夔《诗说》中有言:“一篇全在尾句,如截骏马。”欧阳先生诗的尾句诚如是言。绝句的第四句在第三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高度升华,或画龙点睛,或含蓄蕴藉,使之成为全诗的精魂所在。下面我们继续观赏杜甫《赠花卿》绝句的“合”:由“转”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作铺垫,便顺理成章地吟出了“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结句。此句以反问为结,戛然而止,意味隽永深长,弦外之音悠悠不绝,言有尽而意不穷,讽喻和规劝之意深含其中。杜诗为我们学写格律诗的绝句提供了典范。
  拙论起首已写,绝句结构布局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只是从学习欧阳鹤先生的一首绝句说起,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是不能以偏概全的。同时,欧阳先生这首诗就是运用起、承、转、合布局法的好例,值得借鉴。而且,在这一期《中华诗词》的“吟坛百家”栏目里,除了他的七律和词以外,欧阳鹤先生只是自选了这一首七言绝句,可见他对此诗也是比较看重的。
     (原载《中华诗词》2013年第9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