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第二,朝廷赐学田并形成制度。州学规模大,办学经费自然巨大,朝廷划拨土地三十顷(据查,宋时一公顷折合16.6亩,30公顷当为498亩)作为公田,即学田,这些学田一般用出租给佃户以收取地租的方法维持学计,当然也出租一些房舍收取租金,这些都是学校的主要经济支柱,对州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学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直接影响了后来书院和官学学田制度的建立。
第三,王曾把教育当成根本的大事来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纵观历史,凡是政绩突出的官员没有不重教育的。石介认为,古代圣君树立的“君臣父子上下之制”,万世不改,因为这是道之根本。相国沿袭“三代明王之制”,自古“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之制”,“建学于青,立本也”,在青州建州学,这是根本的大事。不仅在青州,他每到一处做地方长官,便在那里兴办州学,并拿出薪俸捐资助学。明道二年(1033年),王曾任河南府通判时,在河南建起了府学,深受当地民众称赞。景祐四年(1037年),60岁的王曾到了郓州,建起了郓州州学,就是在病中,也不忘学校建设。石介在《题郓州学壁》一文中写道:“沂公之贤,人不可及。初罢相,知青州,为青立学。移魏(指河南府),为魏立学。再罢相知郓州,为郓立学。而罢相为三郡建三学。沂公之贤,人不可及!”
第四,教化有方,理念先进。知州赵集贤善用《易经》的卦象反复教导学生,“大畜”养贤是说大畜卦教人蓄德养贤;“颐”养正,颐卦教人颐养正气;“需”饮食晏乐,“需”卦指导弟子饮食修养,不陷入饮食的诱惑;“兑”朋友讲习之义,“兑”卦象征喜悦,君子应当乐于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研讨学业,讲习道义,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大凡舒则人暇,局则人困”,要舒展张扬人的个性,而不能压抑个性陷入困境;要做“善教者”,方能“优游而至道”,而“不善教者”性情急躁强人所难,其要领贵在“劳逸之节”;教育师生“一弛一张,文武之道”。石介反复强调“相国、集贤善教矣”,说相国王曾和知州集贤善于教化,“张而不急,弛而不废”。“岁有田,日有饩,劳有休,怠有养”,每年都有学田收入,每天都能吃上公家供给的食物,劳累了就休息,疲倦了就休养,“息焉游焉”,适度的休闲和休憩,才是“一张一弛之道”,等等,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州学办学者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第五,内容文道兼修,方法强调勤奋。州学学习内容是广博的,既要修习儒家“六艺经传千万言”,又要修习儒家“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的伦常之道,还要探求“天地阴阳星辰灾变之动”,这与后来松林书院教育的核心精神“崇儒重道”一脉相承。学习方法上突出强调勤奋:要按时诵读,才能有大的功效;按时探求,学业才能广博。要“蚤(通‘早’)起夜诵,寒暑不废,衣冠不解”,“勤苦而后能成”。这些至今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另据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宋仁宗初立州学,而青、兖为最先。天圣九年,从知州事王曾之请,颁州学九经,濂洛关闽之渊源,有来矣。”青州和兖州最先创办州学,天圣九年(1031年),应知州王曾的请求,皇帝颁赐青州州学《九经》,自此,凡州郡立学者帝赐《九经》遂成制度。仁宗下诏,全国各州要以青州为榜样,大力兴办州学。“濂洛关闽”分别指宋代理学的四个学派——濂溪先生周敦颐、家居洛阳的程颐程颢兄弟、家居关中的横渠先生张载和讲学于福建的朱熹。从记载看,皇帝颁赐青州州学《九经》,用《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来教化诸生,成为宋代理学的滥觞,对于理学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从矮松园到青州州学,教育趋于规模化、官学化,极大促进了青州地区乃至整个山东教育的发展。其实,几乎在同时期,全国不少书院改办州学。如景祐二年(1035年),著名的应天府书院改为应天府学,赐田十顷,又于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国子监,地位更高于一般官学;宋至道三年(997年)、同矮松园创办时间几乎一致的湖南衡州石鼓书院,于景祐三年(1036年)改为衡州州学。书院研究者邓洪波认为,当时“州学和书院的称呼不是很严,抑或二者混用”。因此南宋乾道年间范成大游石鼓书院时称“谒石鼓书院,实州学也”。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王朝开展了三次兴办官学的运动,诏令各州县皆立学,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学校教育系统。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及庆历中,诏诸路、州、郡皆立学,设官教授,则所谓书院者尝合二为一。”据此推测,宋朝名相王曾少年读书时的矮松园,在后来官学运动的历史大潮的裹挟之下,或许与其晚年创办的青州州学已合二为一,只是称呼不同罢了。
黄庶的感慨和赵抃的劝学
皇祐五年(1053年),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之父黄庶始任青州通判,他在携妻子和年幼的黄庭坚游览矮松园后写诗《携家游矮松园》感慨道:
矮松名载四海耳,百怪老笔不可传。
左妻右儿醉树下,安得白首朝其巅。
可见矮松园在王曾中状元50多年后仍然名闻天下。
熙宁四年(1071年),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著名的“十三贤”之一的赵抃出任青州知州,视察王曾的母校,写《青州劝学》一诗,鼓励州学的学子们下苦功勤奋攻读:
学欲精勤志欲专,鲁门高第美渊骞。
文章行业初由己,富贵荣华只自天。
一篑为山先圣戒,寸阴轻璧古人贤。
沂公庠序亲模范,今日诸生为勉旃。
“渊”指颜回字子渊,“骞”指闵子字子骞,两人都是孔子弟子。“沂公”是三元宰相王曾的晚年封号沂国公,“庠序”指古代的学校,“沂公庠序”既可理解为王曾昔日的母校矮松园,也可理解为后来由王曾亲自创办的青州州学。诗歌勉励年轻人要追随孔门圣贤,精勤志专,珍惜光阴,以王曾为榜样,勤于积累,淡泊名利,刻苦攻读,修身养性,努力完成学业;也能从侧面看出当年的“沂公庠序”矮松园,在王曾中状元69年后的青州州学,办学一直兴盛不衰。
书院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