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强音” ——庙子镇强化社会扶贫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
|
|
囗本报通讯员 马永婷 崔天琪
庙子镇属于青州市典型的山区乡镇,辖5个管区68个村,其中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0个。现有享受政策户163户325人,即时帮扶户256户436人,产业扶贫项目34个。今年以来,庙子镇以问题清零为目标,投入资金700余万,推动“两不愁三保障”与饮水安全政策精准落实,实施住房安全与居家环境提升367户,脱贫攻坚成效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展社会扶贫,率先引入社会化服务,设立扶贫基金,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阳光社工”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提升帮扶成效。通过引入“阳光社工”等专业社工组织参与扶贫济困帮扶工作,作为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由宇信钙业公司负责提供资金支持;镇党委政府负责提供贫困户名单,制定服务标准,并对社工服务进行监督;阳光社会负责长效解决120户失能、半失能深度贫困人口的卫生整洁和日间照料难题。截止目前,共发动社工500余人次,清理卫生2880户次,购买电视机、沙发、冰箱等家具、家电40余件,更换床单四件套80余套。为贫困人口提供工作岗位15个,长效解决3名残疾人康复训练,为2名精神病的贫困人员提供医务社工。为独居老人送去油、米、面等生活物资500余件。为39名贫困儿童开展关爱辅导等活动80余次,赠送玩具、书包、笔记本、新衣服等生活学习用品300余件,提供心理咨询50余次。
率先设立社会扶贫基金,不断完善扶贫救助体系。庙子镇与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一起共同设立“灵山慈善基金会庙子扶贫基金”,募集资金315万元,为辖区内的困难群众提供临时困难救助帮扶。基金实施专业化运行,不聘用专职领薪工作人员,按照“户申请,镇核实,基金审批”的程序,对于因病因灾出现的即时贫困人口,启动基金申报发放程序。贫户填写申请表,由镇街帮扶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入户核实,据实确定发放名单和金额,镇扶贫办审核无异议后,向基金会提出发放申请,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发放基金收益17.49万元,惠及贫困群众66人。
强化即时帮扶机制运行,确保小康落上不落一人。按照“村预警,镇核实,站所联动帮扶”模式,强化即时帮扶机制运行,确保不致贫不返贫。121名乡镇干部、68名包村干部、121名帮扶责任人、68名村干部为网格督查员,以社区为单位划分为5个大网格,以村为单位建立68个动态监测点,排查低保、五保、重度残疾人、大病救助人员、贫困独居老人、危房滞留人员821户次,将档外77户181人相对贫困人口纳入台账管理,对生产生活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全面补齐政策落实短板。同时,在“庙子之家”云平台建立脱贫攻坚数据库,录入13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为每户设立电子帮扶日志,全程网上公开,方便干部之间相互借鉴学习,接受全民监督,确保群众满意。
做好产业项目长效管理,增强扶贫“造血”功能。2015年至今,庙子镇利用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项扶贫资金89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7个,累计收益191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和村级公益事业发展,惠及贫困户148户358人,实现利益联结883人次。逐步建立起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增强了产业扶贫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长效性,不断增强产业扶贫“造血”功能。37个产业扶贫项目确权到18个村,已全部录入“三资管理平台”。对无劳动能力、残疾、大病等特殊困难群体适当进行资助,剩余部分用于村级小型公益性事业建设。同时以“交通+全域旅游”为重点突破方向,采用“龙头企业+贫困户”,将更多的贫困群众纳入产业链,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