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人文

第3版
文学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修道谓教 为国树人
绿城兰园
广玉楸木家具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道谓教 为国树人

  

——追记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刘尚敬
□本报特约撰稿 潘广珠
 
  提起刘尚敬,今天大多数的青州人并不熟悉。但是,在百年以前,却是我们青州大名鼎鼎、毁誉参半的著名人物,因为他是位于青州南阳城内卫街东首路北的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四师”)的首任校长,由省长任命,并且前后任职长达10余年,在民国十三年(1924)10月1日至3日,“四师”举行建校十周年纪念会大庆时,还有一项盛事就是“同时庆贺刘尚敬任校长十周年”,并立碑纪念,刘尚敬的教育生涯一度到达顶峰,与当时的“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齐名。可惜到了第二年(1925),邹少白由济南女子师范前来接任校长之后,刘尚敬就不知所终,一去无踪,没有任何消息了。
  那么,刘尚敬在我们青州人眼中,究竟是什么形象呢?
  刘传功先生在《邓恩铭与青州》一文中说:
  青州省立第四师范的校长刘尚敬,是前清举人,思想陈腐,视新思想、新文化为异端。当他得知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校园秘密传播时,深感恐惧。他竟然以“组织考试”为借口,阻挠师生自发的读书活动。当一些学生联合起来,公开反对他时,他竟然一次开除学生27人。刘尚敬的这种专横跋扈行径,如一瓢凉水泼进热油锅,“刷”地将全校师生激怒了。一场“驱逐校长刘尚敬”的学潮,在第四师范掀了起来。(《东方花都》2013年第四期,总第十四期,第26—27页)
  樊光湘先生在《青州党组织的奠基人之一——邓恩铭》(中国红色旅游网,2015年6月11日)一文中说:
  (1923年)6月份,益都四师校长刘尚敬压制反帝爱国学生运动。刘尚敬是前清举人,思想陈腐,视新文化为异端。学生略有不满,动辄开除,并借期末考试压制学生的读书活动。刘尚敬压制民主、专横跋扈的行径,激怒了全校老师和学生。在邓恩铭的鼓动下,四师掀起驱刘学潮,并发动全校老师和学生对学校当局推行法西斯教育、开除进步学生的行经进行了斗争;掀起了改革封建落后的法西斯教育制度、进行反帝爱国教育、传播进步思想的热潮。
  《益都师范校志》第3页记载:
  (1923年)6月11日,四师学生在邓恩铭秘密鼓动下掀起驱逐校长刘尚敬的学潮。刘尚敬压制反帝爱国运动,专横跋扈,动辄开除学生,激起学潮。学生代表向刘尚敬请愿,要求:1、学生看书自由;2、不得无故开除学生。刘不允,反将学生训斥一顿。学生将刘驱逐出校,并派代表到省请愿,结果省支持刘尚敬。刘回校后,开除学生27人。
  另外,刘文安先生主编的《潍坊文史集萃》在《益都党、团活动简述》中,也提到:
  四师校长刘尚敬是前清举人,思想陈腐,视新文化为异端。学生略有不满,动辄开除,并借期末考试压制学生的读书活动。刘尚敬压制民主、专横跋扈的行径,激怒了全校学生,6月,掀起了驱逐刘尚敬的学潮。但由于省教育厅支持刘尚敬,学潮失败,27名学生被开除。
  四处记载,如出一辙。确实,“思想陈腐,专横跋扈,视新思想、新文化为异端,压制反帝爱国运动,动辄开除学生”的刘尚敬,令人不齿,是历史的罪人;但是,作为担任“四师”校长10余年之久、且有“同时庆贺任校长十周年”美誉的刘尚敬,就一无是处吗?对刘尚敬校长仅知其名,而籍贯何处、年龄多大、家庭情况、学历经历、有何政绩,却一无所知。
  幸而,笔者近日翻阅、查找其他资料时,发现了与刘尚敬校长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无意插柳,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共同品味。
刘尚敬其人
  2020年2月18日,孔夫子旧书网上“家有一书如有一老”的书摊,上架“中华民国九年(1920)三月”的《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学录》一书,售价25000元,的确稀见、珍贵。公开显示的内容有“第一级,民国五年三月毕业”的学生的“姓名、行号、年龄、籍贯、住址、通信处”;有“历任教职员题名”,含“姓名、字、籍贯、职务”;有“现任教职员题名”,含“姓名、字、年龄、籍贯、住址、职务、经历”。刘尚敬校长排在首位,记载内容如下:
  刘尚敬,字志安,年龄三十九岁,籍贯茌平县,住址东昌城内十县胡同,职务校长,经历:山东优级师范选科毕业,历充东昌初级师范学校监学、省立兖州师范学校校长、本省省视学、滕县高等小学校校长、省立兖州农业学校学监兼教员。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如下信息:
  1.“刘尚敬,字志安,年龄三十九岁”,若按周岁计算,由“中华民国九年(1920)三月”辑录,刘尚敬当生于公元1881年,与鲁迅先生同龄;民国三年(1914)“四师”成立,刘为首任校长,时年应是33岁,风华正茂,大有可为。
  2.从籍贯和家庭住址看,茌平县,即今聊城市茌平区,因旧县境在茌山之平陆而得名;家住“东昌城内十县胡同”:东昌城,即今聊城古城,在东昌府老城即现在的中华水上古城的西北隅,古棚街和关帝庙街之间有一条东西胡同,长约170米,宽6米多,即“十县胡同”。在清代,东昌府下辖九县一州,俗称十县,即: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莘县、冠县、馆陶、恩县以及高唐州。彼时,各州县驻东昌府办事机构均设在这条胡同里,州县官员来府公干皆在此处落脚,这里曾车水马龙,十县官员由此下情上传,上情下达,这条街也因此缘由而得名。刘能在此居住,家境富裕程度,可见一斑,绝非平头百姓之家。
  3.从学历看,刘尚敬是“山东优级师范选科毕业”,再加上“前清举人”的桂冠,更是了得。据孙运梅《抗战前山东教育督导制度研究》:“1913年,山东行政公署成立……委派邹宝庚、胡炳宸、刘尚敬、邓树屏、赵炳泰、巩秉秋、李恒突、彭兰慰八人为省视学分区视察各地教育发展情形……1917年9月8日,山东省教育厅成立……颁发的《教育厅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教育厅设省视学4—6人,由厅长委任,掌管视察全省教育事宜。’第六条又规定:‘教育厅委任科长科员及省视学均须呈报教育总长并由省长核查备案。’”刘尚敬32岁就是“山东省省视学”,且全省仅有8人,能力水平,不可小觑。
  4.从工作经历看,刘尚敬先后任东昌初级师范学校监学、省立兖州师范学校校长、滕县高等小学校校长、省立兖州农业学校学监兼教员,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尤其对师范教育,可谓驾轻就熟。因此1914年“四师”成立时成为首任校长,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理所当然。
刘尚敬与“四师”落户青州
  1914年,黄炎培曾以《申报》记者的身份从上海,经南京到了济南,并在济南盘桓了10多天,详细考察济南当地的教育情况。其间,9月26日晨八时,黄炎培乘火车暂离济南,于十二时至青州,考察青州教育情况。
  在《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山东、直隶》(1915年,商务印书馆)中,黄炎培先生认为“四师”落户青州,与刘尚敬校长的积极争取密切相关,对青州以后的教育、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1.省立师范学校旧有十所,但设备不全,学额亦少,且有与中学同校舍者。现规定分四道设立。第一师范设于济南道,校在省城。第二师范设于济宁道,校在曲阜。第三师范设于东临道,校在聊城。第四师范设于胶东道,校在掖县。以掖县校舍修建需时,暂在益都开学。其他各校,都分别归并,减校数以增班数。高等师范已归国立,不招新生,暂与第一师范合设。此师范教育之大概也。中学校旧按十府三州设立,今则并为十校,分设省城及聊城、泰安、惠民、临沂、菏泽、济宁、蓬莱、掖县、益都十处。从前办法,校多而人少,款分而力薄。今则减少其校数,扩充其内容,以谋精神上之团聚统一。盍亦困于财力不得已而出此。(第10—11页)
  2.第四师范: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系登莱青胶四校合并,其地址原定掖县,现由校长刘君尚敬呈明巡按使暂就益都开学。而屡次通告,到者寥寥,迄今未能开课,亦以见半岛人心之惶恐矣。(第65页)
  “四师”落户青州之后,师生员工近300人。由于规模扩大,原校舍虽续建了教室、礼堂、学生宿舍及教师宿舍(八角楼)等,仍不敷应用,遂在卫街西首路南原广仁堂故址建教室五口,学生宿舍三排,阅览室、接待室、办公室、教师宿舍及伙房等亦皆齐备,辟操场一处,称为南舍,原校称北舍,成为民国时期山东四大师范学校之一,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师”奉省谕改称山东省立益都师范学校,至“七七”事变停办。      (下转二版)
 
 
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一院大门
 
省立四师旧址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